[实用新型]杨树育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3205.2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于连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连江 |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杨树 育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木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树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杨树培育过程中,在移植到室外之前,通常需要先在室内培养出幼苗。现有的幼苗培育方式是将树种置于独立的苗筒中培养,然后将摆放在地面上。这种培育方式的缺点是:由于苗筒各自独立放置,幼苗的转移和搬运不便,不利于进行工厂化,也不利于后期栽种工作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杨树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现有育种方式时幼苗的转移和搬运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杨树育苗装置,包括苗筒,还包括水池和托架板,所述的托架板盖在水池上,所述的苗筒放置于托架板上的圆孔内,圆孔呈矩形阵列设置,苗筒主要由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底部的格网组成,筒体的下半部填充有吸水泡沫,筒体的上半部填充有培养土。
所述的水池和托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
所述的托架板上安装有浮球液位指示计。
所述的筒体为上粗下细的截锥体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苗筒成组设置,不但便于其转移,而且易于实现工厂化管理;在水池和托架板的两侧均设置了把手,使苗筒更便于搬运。
2、水池和吸水海绵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浇水的频率,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水池的设置也利于培养液的施加。
3、浮球液位指示计可以指示水池内的液位,以便于工人随时了解水池内的水量。
4、筒体设置为上粗下细的截锥体形,使苗木移植时,苗木连同培养土更容易取出且培养土不易松散,从而使移植成活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格网,3-吸水泡沫,4-水池,5-浮球液位指示计,6-筒体,7-培养土,8-托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苗筒,还包括水池4和托架板8,所述的托架板8盖在水池4上,所述的苗筒放置于托架板8上的圆孔内。圆孔呈矩形阵列设置,苗筒主要由筒体6和设置在筒体6底部的格网2组成,筒体6的下半部填充有吸水泡沫3,筒体6的上半部填充有培养土7。
为了便于搬运,本实用新型在水池4和托架板8的两侧均设置了把手1。
为了便于掌握水池4内的水量,本实用新型在托架板8上安装了浮球液位指示计5。
为了便于将苗木连同培养土7一同从筒体6中取出,将筒体6设置为上粗下细的截锥体形。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将苗筒成组设置,不但便于其转移,而且易于实现工厂化管理;在水池4和托架板8的两侧均设置了把手1,使苗筒更便于搬运。水池4和吸水泡沫3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浇水的频率,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水池4的设置也利于培养液的施加。浮球液位指示计5可以指示水池4内的液位,以便于工人随时了解水池4内的水量。筒体6设置为上粗下细的截锥体形,使苗木移植时,苗木连同培养土7更容易取出,且培养土7不易松散,从而使移植成活率更高。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连江,未经于连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3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两端可开启的塑料大棚
- 下一篇:一种拼接方便的种植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