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线槽式走线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2836.2 | 申请日: | 2015-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0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牟长玖;李阳;顾健雨;吴圣芳;陆伟;杜国斌;孙修胜;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G02B6/46;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 槽式走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或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线槽式走线槽。
背景技术
当代电力及通信领域,大量使用走线槽,一方面可以对电缆、光缆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同时更加美观。随着电力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智能化变电站的出现,也带来了电缆与光缆混合走线、出线的问题。电缆和光缆在走线槽内会绕在一起,无法对两种线缆进行严格的分离,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给调试和检修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现有的走线槽一般为直通式,即两端有出线口,中间封闭的结构,线缆径直穿过整段走线槽,无法做到中途出线。当需要中途出线时,需先绕过出线口再折回。这样带来的问题是:首先增加了线缆的长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对于像尾纤这种比较脆弱的线缆,绕过走线槽容易造成断裂,影响正常使用;最后不便于线缆的固定。
例如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322290公报公开了一种传统走线槽,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槽和槽盖,这种设计无法实现电缆和光缆的分离,也不能满足中途出线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线槽式走线槽,可支持电缆与光缆分开进行走线,并满足中途出线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双线槽式走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盖和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体,所述槽体包括短槽和长槽两个U形线槽;所述槽盖通过卡扣安装在槽体的开口处,用于将开口封住。
进一步的,长槽的深度大于短槽的深度;并且短槽叠加在长槽上面,短槽和长槽共用一块横板,整个槽体一次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中部有凸起的卡件,当槽盖封住开口时,卡件与横板接触并且位于横板下面。
进一步的,槽体的位于短槽的一侧为顶板,顶板上均匀分布出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位于长槽的一侧为底板,底板上也均匀分布出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的两边均设有卡扣,顶板首端设有卡钩,底板首端也设有卡钩,所述卡钩与卡扣相适配,卡钩和卡扣紧密扣合,使槽盖固定装在槽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尾端为圆弧形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为塑料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为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区别于传统走线槽只有一个槽体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走线槽,槽体包括短槽和长槽两个U形线槽,短槽和长槽功能分离,短槽用于电缆走线,长槽用于光缆走线,通过此方法,实现了电缆和光缆的严格独立,解决了混合走线的问题,有利于电缆、光缆分开管理,同时也方便工程现场的调试和检修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传统走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走线槽的整体构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槽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参见图2-6所示,本双线槽式走线槽,包括:槽盖1,槽体2,卡扣3,短槽4,长槽5,卡件6,横板7,顶板8,出线口9,卡钩10,底板11,圆弧形底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2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架设线缆使用的安全备份线夹
- 下一篇:一种电磁屏蔽线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