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1295.1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4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冷却管 内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铸造业,特别涉及一种冶金炉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炉使用寿命要求从10年提高到15年,最近又提高到20年,而为了达到高炉的长寿命,对冷却壁铸件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冷却管漂移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原因如下:
(1)设计部门根据冷却壁在高炉中的部位,根据不同的热负荷条件设计不同形状的冷却壁,同时设计不同的冷却管排列,冷却管在冷却壁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冷却壁的冷却状况。
(2)在铸造冷却壁时,冷却管在1300℃以上的铁液中会发生位置的漂移,如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位置漂移可以超过20mm以上,这样会使得冷却效果和设计愿望不同,使得冷却壁各个部位冷却不均,导致冷却壁寿命减少,最终会影响高炉的使用寿命。
(3)为了防止这种不良状况,设计方对冷却管的位置漂移控制要求从±10mm变为目前±5mm,这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冷却壁生产厂商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掌握相关的技术。
有鉴于此,该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在铸件中的冷却管之间增加一种定位装置,以螺栓连接的组合方式设置在冷却管上,根据冷却管在铸件中的长度,以适当的间距设置该防移装置,使之最终达到技术要求的位置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所述防移装置包括支杆、夹套和螺母;
所述支杆端部连接夹套,夹套套装在冷却管上,并在夹套锁头上用螺母锁紧;
所述防移装置在冷却壁内部的冷却管上设置为数个,同时通过各防移装置的支杆在冷却壁内部中心连接在一起并加以定位。
所述数个防移装置视冷却管在铸件中的长度而在各防移装置相互间设置有间距并适时调节。
所述防移装置设置于单层冷却管的排列中。
所述防移装置设置于多层冷却管的排列中。
为了控制冷却管的位置尺寸精度,主要是控制其在冷却壁铸件浇注后冷却过程中的位移变动量。用常规工艺方法进行控制,位置变动量一般在±10mm之内,而通过在铸件中的冷却管之间增加一种定位装置,以螺栓连接的组合方式设置在冷却管上,根据冷却管在铸件中的长度,以适当的间距设置该防移装置,既不影响冷却管随着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的正常收缩,又能够对位置漂移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冷却管之间的间距,使之最终达到技术要求的位置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是设置在冷却壁的内部,不影响冷却壁的外观质量。同时,这种内防移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冷却管间距调节长度,用螺栓和螺母连接便可进行组合使用,投入成本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适用于单层冷却管的排列,也适用于多层冷却管的排列。运用这种冷却管内防移装置后,铸件内冷却管的位置尺寸精度可以达到±5mm范围内,能够满足冷却壁铸件对冷却管位置精度的要求,提高冷却壁在使用中的冷却均匀性,从而提高高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防移装置运用在冷却壁冷却管上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防移装置,11为支杆,12为夹套,13为螺母;2为冷却管;3为冷却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壁冷却管内防移装置,该防移装置1主要由支杆11、夹套12和螺母13组成。支杆11端部连接夹套12,夹套12套装在冷却管2上,并在夹套12锁头上用螺母13锁紧。
参看图2,防移装置1在冷却壁3内部的冷却管2上设置数量为若干个,同时通过各防移装置1的支杆11在冷却壁3内部中心连接在一起并加以定位。
数个防移装置1可根据冷却管2在铸件中的长度而在各防移装置相互间设置间距,并适时适地加以调节。
防移装置1既可设置在单层冷却管2的排列中,也可设置于多层冷却管2的排列中。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内防移装置后,铸件内冷却管的位置尺寸精度可以达到±5mm范围内,能够满足冷却壁铸件对冷却管位置精度的要求,提高冷却壁在使用中的冷却均匀性,从而提高高炉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铸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1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浇口杯结构
- 下一篇:非晶喷带机钢包的启闭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