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9458.2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7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刚;刘亚辉;黎秀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义刚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100 山东省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止血 抢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手术的刀口一般在人体的手腕部和大腿部血管,当手术中出现意外,血管急性出血时,必须尽快止血,现有的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心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壳体、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固定杆、第一齿轮、第一收卷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收卷轮、棘轮、棘爪、第一旋转把手、第二旋转把手、第一拉紧绳、第二拉紧绳,所述上压板设置于所述下压板的上方,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两端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杆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转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且其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杆内,所述第一齿轮、第一收卷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杆上,所述第二齿轮、棘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杆上,所述第三齿轮、第二收卷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侧啮合设置,所述棘爪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并且其设置于所述棘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其与所述第二转杆相连,所述第二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其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所述第一拉紧绳的上端与所述上压板的一端相连并且其下端穿过下压板缠绕于所述第一收卷轮上,所述第二拉紧绳的上端与所述上压板的另一端相连并且其下端穿过下压板缠绕于所述第二收卷轮上。
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上止血垫。
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下止血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手腕或大腿部设置于上压板、下压板之间,通过旋转第一旋转把手,第一旋转把手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第三齿轮旋转,第一拉紧绳、第二拉紧绳分别收卷于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上,从而使上压板、下压板将出血部位压紧,快速止血,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比较低;
2、棘轮、棘爪的设置,防止第二转杆倒转,使上压板、下压板压紧;
3、止血完毕后,旋转第二旋转把手,棘爪远离棘轮,从而倒转第一旋转把手,放松第一拉紧绳、第二拉紧绳,拆卸方便;
4、上止血垫、下止血垫的设置,止血效果好,减轻病人疼痛感。
5、易于制作、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上压板,2-下压板,3-壳体,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第三转杆,7-固定杆,8-第一齿轮,9-第一收卷轮,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二收卷轮,13-棘轮,14-棘爪,15-第一旋转把手,16-第二旋转把手,17-第一拉紧绳,18-第二拉紧绳,19-上止血垫,20-下止血垫。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义刚,未经刘义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9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防脱手术刀
- 下一篇:医用皮肤美容整形表面缝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