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58644.4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2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才;沈雪健;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菜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小菜蛾是一种对农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小菜蛾的饲养成活率低、幼虫长势不均是农药界人士较为棘手的问题,给科研和新型农药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常用的小菜蛾饲养有离体菜叶法、蛭石萝卜苗法和甘蓝苗活株法,其中,离体菜叶法是将摘取的菜叶放入养虫缸中养殖,幼虫死亡率较高;蛭石萝卜苗法是将孵化的小菜蛾幼虫直接转接在已经培养好的萝卜苗上,随后放在养殖架上进行饲养,萝卜苗更换频率高,幼虫化蛹位置不固定,不便收集;甘蓝苗活株法是将7~10叶龄的甘蓝苗移栽到花盆中,去除菜叶中夹带的其他昆虫后,放入饲养笼中饲养,利用该方法养殖的成活率较高,长势均一,但为了使幼虫有充足的食源,需要人工定期更换饲养笼中的甘蓝苗,费事费力,且在人工操作过程中成虫容易受伤,对小菜蛾的养殖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解决利用饲养笼养殖小菜蛾时,需要人工更换饲养笼中的甘蓝苗,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盘,养殖盘呈锯齿状,养殖盘内装有蛭石或泥土。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养殖盘为两个,且两个养殖盘的锯齿面互补。
养殖盘的左右端板上均设有把手。
养殖盘的端板高度大于锯齿面板的高度,其差值为5~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养殖小菜蛾,让小菜蛾幼虫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取食新鲜的活株。小菜蛾幼虫在采食过程中能够自动转移,减少人为转移小菜蛾幼虫过程中对幼虫带来的伤害。此外,将养殖盘中幼虫转移区设计成锯齿状,增大了接触面积,缩短虫体转移的爬行距离,有利于小菜蛾自动转移。此装置操作简单,节省养殖所需的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盘,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菜蛾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养殖盘1,养殖盘1呈锯齿状,养殖盘1内装有蛭石或泥土。其中,养殖盘1为两个,且两个养殖盘1的锯齿面互补。养殖盘1的左右端板上均设有把手2。养殖盘1的端板高度大于锯齿面板的高度,其差值为5~10cm。
本实用新型小菜蛾养殖装置利用两相同的锯齿状养殖盘,养殖盘为塑料材质的菜苗培育盘,养殖盘内装有蛭石或泥土,用来培育小菜蛾幼虫取食的白菜幼苗,让小菜蛾幼虫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取食新鲜的活株。待小菜蛾幼虫将一个锯齿状养殖盘中种植的白菜苗采食完后,再将种植好白菜苗的另一锯齿状的养殖盘与第一个养殖盘对接安装,使小菜蛾幼虫能够自由的爬向另一盘爬。新盘吃完后再将种好白菜苗的培育盘装上,使小菜蛾幼虫爬向另一盘,以此重复养殖,保证小菜蛾采食新鲜的活株,实现了小菜蛾在采食过程中自动转移,减少人为转移小菜蛾幼虫过程中对幼虫带来的伤害。
在两个养殖盘的左右端板上装有把手,便于养殖人员进行两个养殖盘的安装和分离。此外,将养殖盘中幼虫转移区设计成锯齿状,增大了接触面积,缩短虫体转移的爬行距离,有利于小菜蛾自动转移;养殖盘的端板高度大于锯齿面板的高度,能够防止成虫爬出装置,在提高小菜虫养殖的成活率的同时,也节省养殖所需的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大学,未经延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8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性能好且杀虫高效的太阳能杀虫灯
- 下一篇:一种梯形人工鱼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