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8176.0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滨;姚涛;吴大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正麒高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24 | 分类号: | B65G33/24;B65G33/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程捷 |
地址: | 362256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露 具有 冷却 作用 螺旋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特别是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机是由一根装有螺旋叶片的螺旋轴、料筒和轴承装置等组成;螺旋输送机可以在水平及倾斜方向上输送物料,并在输送物料的同时完成混合、搅拌和冷却等作业。现有的螺旋输送机其密封结构直接由螺旋轴输入端直接嵌套密封装置,因此在输送物料时,由于密封装置密封效果不佳,常会使物料沿螺旋轴渗入到轴承支撑座内,从而造成轴承的损坏,并且在对高温的物料输送时,常常因螺旋输送机外壳的导热而极易发生变形损坏,甚至造成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其包括螺旋输送机外壳、与螺旋搅拌轴输入端传动连接驱动装置、以及套固于螺旋搅拌轴输入端端部的密封装置,与密封装置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侧相邻的螺旋搅拌轴输入端上套设有一轴封总成,轴封总成包括密封圈、高温填料、骨架油封、不锈钢隔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密封圈本体沿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一侧轴向延伸的一台阶,所述密封圈与螺旋搅拌轴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部沿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一侧向靠近驱动装置一侧的方向依次并列安装有嵌套在螺旋搅拌轴输入端上的高温填料、不锈钢隔圈及若干骨架油封,所述密封装置与密封圈的边界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机外壳上安装有冷却夹套,在对高温的物料输送时,避免了因螺旋输送机外壳的导热而发生变形损坏、输送机内部蒸汽外漏等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使螺旋输送机轴封处的泄漏情况得到完全控制,保证了产能,降低了原料成本,在输送高温的物料时,避免了因螺旋输送机外壳的导热而发生变形损坏、输送机内部蒸汽外漏等情况,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轴封总成的拆修和更换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封总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其包括螺旋输送机外壳1、与螺旋搅拌轴2输入端传动连接驱动装置3、以及套固于螺旋搅拌轴2输入端端部的密封装置8,与密封装置8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1侧相邻的螺旋搅拌轴2输入端上套设有一轴封总成,轴封总成包括密封圈4、高温填料5、骨架油封6、不锈钢隔圈7,所述密封圈4包括密封圈本体41、和密封圈本体41沿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1一侧轴向延伸的一台阶42,所述密封圈4与螺旋搅拌轴2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部沿靠近螺旋输送机外壳1一侧向靠近驱动装置3一侧的方向依次并列安装有嵌套在螺旋搅拌轴2输入端上的高温填料5、不锈钢隔圈7及若干骨架油封6,所述密封装置8与密封圈4的边界紧密贴合。所述密封装置8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密封装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所述螺旋输送机外壳1上安装有冷却夹套9,避免了在输送高温的物料时,因螺旋输送机外壳的导热而发生变形损坏、输送机内部蒸汽外漏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泄露且具有冷却作用的螺旋输送机,高温填料5和骨架密封6与密封圈4和螺旋搅拌轴2紧密连接,在运输物料时,将会外漏的粉末状物料或者蒸汽阻挡在内,起到了有效的防泄露效果。
运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使螺旋输送机轴封处的泄漏情况得到完全控制,保证了产能,降低了原料成本,在输送高温的物料时,避免了因螺旋输送机外壳的导热而发生变形损坏、输送机内部蒸汽外漏等情况,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轴封总成的拆修和更换处理。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正麒高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正麒高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8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迹小车
- 下一篇:超声波除垢装置用的CAN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