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翻滚边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2752.0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6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3 | 分类号: | B60R21/13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6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边 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翻滚边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短距离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是摩托车,尤其是在需要去野外的时候,摩托车由于动力强劲所以比自行车和电动车更为好用,而假如人数较多的时候,那么边三轮摩托车便是不错的选择。
现有的边三轮摩托车结构都是摩托车体和边斗构成,其中边斗固定在摩托车体的一侧,在边斗的下方设置一个轮子,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起到人坐到边斗内,然后被摩托车体带动着运动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边三轮车,由于摩托车体的左右两侧均未设有保护结构,因而在边三轮车转弯的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摩托车体倾斜,导致的整个边三轮车侧翻的问题,故而现有的边三轮车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免侧翻的边三轮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翻滚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和设置在摩托车体一侧的边斗,所述摩托车体的左右两侧设有防翻滚支架,所述防翻滚支架包括固定在摩托车体相对边斗一侧的边斗踏板和固定在摩托车体相对边斗另一侧的支撑板,所述边斗踏板和支撑板均与摩托车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斗踏板和支撑板均靠近摩托车体车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斗踏板与边斗固定连接,其朝向车头的一侧斜向上延伸有防护斜板,所述防护斜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车前盖,所述支撑板倾斜设置,其上侧与车前盖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斗上方设有车前窗,所述车前窗上方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从车前窗朝向摩托车体后座延伸,所述顶盖相对摩托车体后座的位置上向下延伸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摩托车体后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包括架子和棚面,所述架子设置在车前窗和通风口的上方,并连接车前窗和通风口,所述棚面可拆卸的连接在架子上盖住摩托车体和边斗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分别固定在摩托车体后座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倾斜设置,其下侧沿摩托车体向后延伸有主踏板,所述主踏板延伸至摩托车体后座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摩托车体的左右两侧设置防翻滚支架,其中在摩托车体相对于边斗的一侧边斗踏板和在摩托车体相对于边斗的另一侧的支撑板,这样在三轮车转弯过程中快要侧翻的时候,边斗踏板或是支撑板就会优先接触到地面,有效的抵抗了造成三轮车侧翻时的力,如此便能够很好的起到一个防止三轮车转弯时侧翻的问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车,安全性更高,并且通过边斗踏板的设置,就可以使得人脚能够有效的踏到边斗踏板上,使得边三轮车坐起来更加的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翻滚边三轮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翻滚边三轮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翻滚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1和设置在摩托车体1一侧的边斗2,所述摩托车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防翻滚支架3,所述防翻滚支架3包括固定在摩托车体1相对边斗2一侧的边斗踏板31和固定在摩托车体1相对边斗2另一侧的支撑板32,所述边斗踏板31和支撑板32均与摩托车体1固定连接,在边三轮车转弯的时候,首先摩托车体1就会倾斜,例如当边三轮车向左转的时候,即背向边斗2的方向,摩托车体1就会向左倾斜,并且边斗2会稍微翘起,当摩托车体1倾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支撑板32就会与地面相接触,避免摩托车体1进一步倾斜,故而就能够有效的表面转弯时边三轮车容易侧翻的问题,当边三轮车向右转的时候,是由边斗踏板31接触地面,来避免摩托车体1进一步倾斜导致侧翻的问题,如此,比现有技术中的边三轮车安全性要高得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边斗踏板31和支撑板32均靠近摩托车体1车头设置,当边三轮车转弯的时候,主要的倾斜点就是在靠近摩托车体1车头的位置上,所以将边斗踏板31和支撑板32设置在该位置上,可以及时有效的阻止车辆进一步倾斜,进而阻止边三轮车侧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立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2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