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1243.6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邹秋爽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广泛普及,对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A柱为连接车顶和车前舱的连接柱,其下部位于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汽车的前围板为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隔板,该前围板连接在A柱的下部。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A柱包括A柱下内板10’、A柱下加强板20’以及连接在A柱下加强板20’上的铰链加强板30’。其中,铰链加强板30’位于A柱下加强板20’朝向A柱下内板10’的一侧,A柱下加强板20’的另一侧与铰链加强板3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车门铰链。通过上述车门铰链可以实现前车门与A柱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在上述结构中,A柱下内板10’和A柱下加强板20’之间具有空间。由于铰链加强板30’与A柱下加强板20’焊接在一起(通常在图2中示出的三个位置的3个焊点进行焊接),铰链加强板30’与A柱下内板10’之间具有一定空间,这就导致位于铰链加强板30’上部的A柱下内板10’和A柱下加强板20’的刚度较低。当汽车发生正碰和偏置碰撞时,位于铰链加强板30’上部的A柱部分变形较大,从而导致与A柱该部分连接的前围板侵入驾驶舱过大,无法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A柱刚度低,无法保证安全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包括A柱及加强结构,A柱包括A柱下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A柱下加强板上的第一加强板,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一加强板上方的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支撑设置在A柱下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之间。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连接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第一加强段连接在第一加强板上,第二加强段连接在第二加强板上,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之间呈夹角。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第二加强段与A柱下内板相贴合。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第二加强段连接在A柱下内板上。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板还包括第一连接凸耳,第一连接凸耳连接在A柱下内板或A柱下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凸耳设置在第一加强段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凸耳沿朝向第一加强板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身为上述的车身。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板的上方增设第二加强板,并且该第二加强板支撑设置在A柱下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之间。上述第二加强板同时对A柱下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产生支撑力,这样可以提高A柱对应第二加强板的位置的刚度,减小当汽车发生碰撞时A柱的该位置的变形量,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A柱下加强板和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柱下加强板和铰链加强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A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A柱的A-A向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加强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的A柱下加强板和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A柱下加强板和加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7的车身的A柱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9的A柱的B-B向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A柱下内板;20’、A柱下加强板;30’、铰链加强板;10、A柱下内板;20、A柱下加强板;30、第一加强板;40、第二加强板;41、第二连接凸耳;50、第三加强板;51、第一加强段;52、第二加强段;53、第一连接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1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控排水阀开关拉线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