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盆底肛肠治疗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1217.3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1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3B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肛肠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盆底肛肠治疗棒。
背景技术
女性因怀孕、分娩、肥胖、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包括阴道、子宫等盆底肌群功能下降或损伤,常患有尿失禁、阴道松弛、盆腔脱垂、性生活不和谐、便秘等症状,盆底肛肠治疗棒可以进行盆底肌群、训练治疗、强化盆底肌群,但现有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本体与帽子固定方式为带螺牙形式,本体先放至内塞后再将含内牙的帽子旋紧。因帽子须带内牙所以有特别退模方式不能和塞子中环本体等部件开同一付模具,因此其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都相对的增加。另外,产品生产组装时间长,工序较繁琐,影响产能,帽子在组装时必须旋转方式与本体结合一起,易导致内部导线断线,接触失灵变成次品,产品成型出厂后,使用者亦将帽子松开,容易导致产品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改变,模具改进,生产工艺改良的盆底肛肠治疗棒,使其生产成本降低,合格率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盆底肛肠治疗棒包括棒帽和与所述棒帽卡扣连接的棒本体,所述棒帽的中空腔体顶部向下延伸有环状筒体,棒帽的中空腔体底部内壁设有环状凹槽,所述棒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环状凹槽相适配的环状凸台,所述棒本体的前部套设在所述环状筒体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本体上靠近棒帽处设有第一金属圈和第二金属圈,所述第一金属圈和第二金属圈之间设有中环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本体呈中空状,其内部腔体穿设有两条导线,所述两条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圈和第二金属圈相连,所述两条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棒本体的中部的直径大于前部和后部的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本体的前部设有一长条形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棒本体的中部和前部之间的连接部呈阶梯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本体的中部和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呈圆锥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棒帽和棒本体采用卡扣连接,棒帽的中空腔体顶部向下延伸有环状筒体,棒帽的中空腔体底部内壁设有环状凹槽,棒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环状凹槽相适配的环状凸台,棒本体的前部套设在环状筒体外侧的同时环状凸台卡入到环状凹槽中,棒帽与棒本体的接合用卡扣方式替代螺牙方式比旋转固定方式快速简便牢固,两对象卡住后反向无法拔出,使本实用新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组装生产速度加快,产能提高,生产次品率下降,合格率提高,成本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的改变,模具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改良,棒帽和内塞设计一起塑料成型为一个部件,少一个部件成本,可以所有部件在一个模具中解决,所有塑料部件在一套模具中注塑,节省模具费用,降低注塑人工费用,模具成本降低,出厂后防止用户错误使用,防止产品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棒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盆底肛肠治疗棒的棒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盆底肛肠治疗棒包括棒帽10和与所述棒帽10卡扣连接的棒本体20,所述棒帽10的中空腔体顶部向下延伸有环状筒体11,棒帽10的中空腔体底部内壁设有环状凹槽12,所述棒本体20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环状凹槽12相适配的环状凸台21,所述棒本体10的前部套设在所述环状筒体11外侧。所述棒本体20上靠近棒帽处设有第一金属圈30和第二金属圈40,所述第一金属圈30和第二金属圈40之间设有中环体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1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