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硅油取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50495.7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4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米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市中心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硅油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硅油取出器。
背景技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手术方式,向患者眼内填充硅油进行支撑视网膜复位,待患者的视网膜完全复位后,再将患者眼内的硅油取出。目前,眼内硅油取出术普遍采用的医用耗材为玻璃体切割机生产厂家配套生产的硅油取出包,其利用玻璃体切割机产生的持续负压、通过取油器械包配给的相关器材进行眼内硅油取出。这一医疗器械的价格非常昂贵,在临床应用中导致整个手术费高昂,从而导致整个治疗费用高昂,是部分低收入患者所无法承担的。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利用注射器制成的取油器械。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医用硅油取出装置”(公开号:CN202982374,公告日:2013年6月12日),该技术虽能用于患者眼内硅油取出术,但因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主要表现为用于在注射器针筒内形成负压的活塞杆无法进行可靠、有效地定位,在手术过程中的无意碰触下,活塞杆的运动要么对针筒内形成加压、要么对针筒内形成减压,即针筒内无法形成可靠、稳定的恒定负压,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增加患者痛楚。此外,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眼内硅油取出器”(公开号CN203724303U,公告日:2014年7月23日),虽然其注射器上的活塞杆能够可靠、有效地定位,但是其增设的支撑架和操作机构的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尤其是在操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实践应用中仅凭一位操作人员难以顺利完成手术。
因此,就需要一种医用硅油取出器,不仅能够使活塞杆能够可靠、有效地定位,避免由此导致的手术失败,降低患者痛楚,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硅油取出器,不仅能够使活塞杆能够可靠、有效地定位,避免由此导致的手术失败,降低患者痛楚,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硅油取出器,包括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组件和用于抽取硅油的抽取组件;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设有容腔的筒体和设在容腔中的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抽取组件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与容腔相连通;所述活塞杆的杆壁连接有推拉件,所述筒体的筒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拉件从滑槽中穿出,当所述推拉件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时带动活塞杆沿容腔的轴向运动;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还设有与滑槽相通的用于限制推拉件移动的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推拉件由活塞杆的杆壁沿径向延伸而成。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杆壁上设有两个沿活塞杆轴线对称设置的推拉件,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设有与每一推拉件对应的滑槽及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限位槽中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由筒体的筒壁沿筒体的轴线往后延伸而成。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杆壁上固设有杆外凸,所述筒体的筒壁固设有与杆外凸配合并用于阻挡杆外凸继续向后移动的筒内凸。
进一步,所述推拉件设在活塞杆的尾部,所述筒内凸设在杆外凸与推拉件之间的位置,所述限位槽设在滑槽尾部。
进一步,该取出器还包括用于抽取硅油的抽取组件;所述抽取组件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导管及设在导管上的闸阀机构;所述闸阀机构包括阀座、压轮和轮轴;所述阀座设有用于供压轮滚动的轨道和设于轨道下方的用于供导管穿过的通道,所述轨道的两侧设有倾斜的轴槽,所述轮轴穿过压轮的中心并且其两端置于轴槽中;所述压轮沿轨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挤压导管并可关闭导管的管道。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嘴,所述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与连接嘴配合连接的连接帽。
进一步,所述连接嘴同轴伸入连接帽并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抽取组件还包括针头,所述针头的前端为30°-60°的斜端面;所述导管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针头的针柄,所述针柄设有粗糙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硅油取出器,人手作用于推拉件时即可推动活塞杆向前运动或者拉动活塞杆向后运动,当导管的管道关闭而活塞杆向后运动时,活塞前方的空间逐渐形成负压,这一负压就是手术的动力源;由于设置了推拉件,活塞杆的长度可比常规的更为缩短,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便于单手操作形成负压;滑槽的形状与推拉件相适配,起到引导推拉件运动的作用;当推拉件运动到一定位置产生足够的负压后即可置入限位槽,限位槽的前后均为筒壁,从而避免推拉件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实现可靠、有效地定位;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使活塞杆能够可靠、有效地定位,避免由此导致的手术失败,降低患者痛楚,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未经遂宁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0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