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47608.8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4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77507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茶叶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 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 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 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 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 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 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 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 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由于茶叶被采摘回来时,往往会带有水份,若不将这些水份清除掉, 那么就会影响茶叶的烘干和炒制,并且会最终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降 低茶叶成品的品质。传统的茶叶干燥处理是采用烘笼进行烘干的,采用烘 笼烘干的时候,由于茶叶都是静置于烘笼内的,因此会造成烘笼中心位置 的茶叶受热不均匀,影响了茶叶的烘干质量,同时能耗大,环保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红茶烘干 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端设有烘干外壳, 所述烘干外壳纵向截面形状呈圆环形,所述烘干外壳内侧壁上设有隔热层, 所述烘干外壳底部设有排料盖,所述排料盖与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调节杆, 所述烘干外壳中心位置设有供风管,所述供风管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热 风喷头,所述烘干外壳一侧上设有供热泵,所述烘干外壳内部设有若干个 温度传感器,一侧上设有旋转器,所述旋转器上端与显示屏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粘贴在烘干外壳内侧壁 上,且厚度为10mm~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盖与烘干外壳之间为铰接 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布在烘干外壳内 部的不同位置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热层、调节杆与供热泵,这样将茶叶放 置在烘干外壳内部,此时供热泵产生热量排入烘干外壳内部,通过热风喷 头实现对烘干外壳内部茶叶进行均匀烘干,可以防止部分茶叶静置不动而 被过渡干燥,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口感,可以提高烘干效率,同时隔热层可 以减少热量的损失,降低能耗,同时烘干后调节杆长度缩短便于茶叶的排 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2.烘干外壳;3.隔热层;4.排料盖;5.调节杆;6. 供风管;7.热风喷头;8.供热泵;9.温度传感器;10.旋转器;1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红茶烘干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端设有烘干外 壳2,所述烘干外壳2纵向截面形状呈圆环形,所述烘干外壳2内侧壁上设 有隔热层3,其中所述隔热层3粘贴在烘干外壳2内侧壁上,且厚度为10mm~ 20mm,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降低能耗。所述烘干外壳2底部设有排 料盖4,其中所述排料盖4与烘干外壳2之间为铰接连接,这样便于茶叶的 排出。
所述排料盖4与固定支架1之间设有调节杆5,所述烘干外壳2中心位 置设有供风管6,所述供风管6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热风喷头7,所述烘 干外壳2一侧上设有供热泵8,所述烘干外壳2内部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 9,一侧上设有旋转器10,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9分布在烘干外壳2内部的 不同位置上,可以精确的显示内部的温度,所述旋转器10上端与显示屏11 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7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茶叶摇青机
- 下一篇:一种凿井井架双层天轮平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