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5223.8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7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山;赵枢明;张雪;姚平坤;杨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B29C47/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潘迅;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颗粒 材料 熔融 挤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融堆积3D打印(简称FDM)领域,涉及一种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及其3D打印方法,适用于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堆积成形。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以增材制造为原理,通过计算机CAD模型驱动,无需专用的工装,利用3D打印机能够快速高效的制得产品。
熔融堆积3D打印(简称FDM)技术是目前典型的一种3D打印技术,该技术因设备造价及材料成本较低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一般使用塑料丝材,与市面上普遍存在的颗粒材料相比成本较高;(2)靠驱动轮挤丝的方式来熔融塑料材料,限制了打印速度;(3)打印头的加热温度有限,许多高温塑料材料不能打印。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同时提出了基于该熔融挤出装置的3D打印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包括螺杆挤出机构、加热机构、进料机构、减速传动机构和散热机构。
所述螺杆挤出机构包括螺杆、机筒和机筒下部的挤出打印头;机筒竖直放置,螺杆位于机筒内部,螺杆螺旋送料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加料段、压缩段、均化段;机筒上部的侧面开有导料口,顶部有机筒法兰端;挤出打印头与机筒底部的开口连接,挤出打印头的出口直径为0.05~5mm。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套筒和温控仪表;加热套筒内部安装热电偶,热电偶与温控仪表相连,加热套筒以串联的方式安装在机筒下端并与机筒紧密贴合,为螺杆压缩段和均化段加热,控温范围为50~500℃。
所述进料机构顶部为开口结构,底部与机筒上部侧面的导料口相连,进料机构的中心线与螺杆中心线的角度α不超过90°,热塑性颗粒材料通过自重由进料机构落入机筒内。
所述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行星减速机、安装机座及轴承;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驱动电机与行星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行星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螺杆顶部相连;轴承为2个,分别安装在安装机座中部和下部,轴承内孔套在螺杆的螺旋送料的上部,轴承外端套在安装机座内部;安装机座的上部法兰端与行星减速机相连,下部法兰端与机筒上部法兰端相连,安装机座两个轴承安装面之间的表面上布有多排散热孔。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片和风扇;散热片在安装机座内部,串接在螺杆中部的两个轴承之间,随螺杆一起旋转,风扇固定在安装机座外部,正对散热片。
所述熔融挤出装置可随3D打印设备的X、Y、Z轴运动,也可固定不动。
基于上述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的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计算机上绘制零件三维CAD模型,使用切片软件对CAD模型进行切片,生成模型切片信息,切片信息转化为3D打印设备的X、Y、Z轴的运行指令和所述熔融挤出装置的运行指令;
2)3D打印设备运行前,将热塑性颗粒材料加入进料机构中,加热机构对其加热并使温度保持稳定,散热机构中的风扇运行进行散热,减速传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旋转带动螺杆旋转,将熔融状态的材料从所述的挤出打印头挤出,待挤出状态稳定,材料的挤出速度恒定之后,各轴按照运行指令工作,从而完成打印。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材料适用范围广,能够降低打印成本,提高打印效率,可以进行大尺寸零件的打印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熔融挤出装置的机构图。
图2为螺杆的机构图。
图3为进料机构的中心线与螺杆中心线的角度α。
图中:1螺杆,2机筒,3挤出打印头,4加热套筒,5温控仪表,6进料机构,7驱动电机,8行星减速机,9安装机座,10轴承,11散热片,12风扇,101加料段,102压缩段,103均化段,201导料口,202机筒法兰端,90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基于热塑性颗粒材料的熔融挤出装置包括螺杆挤出机构、加热机构、进料机构6、减速传动机构和散热机构。
螺杆挤出机构包括螺杆1、机筒2和机筒下部的挤出打印头3;机筒2竖直放置,螺杆1位于机筒2内部,螺杆螺旋送料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加料段101、压缩段102、均化段103;机筒2上部的侧面开有导料口201,顶部有机筒法兰端;挤出打印头3与机筒2底部的开口连接,挤出打印头3的出口直径为0.0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52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