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轴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变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39428.5 | 申请日: | 2015-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钟再敏;吴海康;陈雪平;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轴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定轴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常见单电机定轴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主要包含2类,即P2及P3方案。在P2方案中,电机位于变速器输入端,以此充分利用变速器速比实现高效传动。在P3方案中,电机位于变速器输出端,以此实现车辆无动力中断换档。对于上述这2个方案而言,电机只能通过数量有限的固定路径向轮边传递动力。目前有一类较为先进的单电机定轴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其核心设计思想是使得电机具有可变的动力传递路径,即通过自动操纵机构使得电机可选地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输出轴或者中间轴旋转驱动连接,其优点是使得电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工况下车辆的行驶需求。
申请号为20141061262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驱动电机的手动变速器,提出在传统汽车用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电机及可使电机可选地与输入轴或输出轴连接的耦合机构,由此同时具备了P2及P3的优点。考虑到我国汽车工业目前在定轴式变速器及车用电机领域相对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基础及第四阶段油耗法规对车辆节能减排的严苛要求,上述发明充分体现了集成创新的特点,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及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前进。但是按照上述专利实施例的结构,电机及变速器远离发动机的端面间需要容纳下3个齿轮及1个同步器的宽度,由此较大程度地限制了电机的轴向布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定轴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变速器,通过额外设置一根电机副轴,实现了电机布置轴向及径向空间的最大化。并且轴系及档位切换逻辑简单,档位切换与模式切换完全独立,根据需要可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操纵机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定轴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变速器,包括:
电机,
与内燃机旋转驱动连接的输入轴,
通过主减速齿轮副及差速器与车轮保持连接的输出轴,由若干空套齿轮-同步器-固结齿轮副构成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互斥的正向速比;
电机轴依次通过与其固结的电机减速主动齿轮,与电机惰轮轴固结的电机惰轮及与电机副轴固结的电机动力耦合齿轮,将输出动力传递至电机副轴,电机输入轴齿轮或电机输出轴齿轮经电机动力切换同步锁止机构可选地与电机副轴旋转驱动连接,将电机输出的动力可选地传递至输入轴或输出轴。
优选地,正向速比设有4-6个,这4-6个正向速比中至少有一个的从动齿轮空套在输出轴上,至少有一个的从动齿轮固结在输出轴上。
更加优选地,空套在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与空套在电机副轴上的电机输入轴齿轮保持常啮合;固结在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与空套在电机副轴上的电机输出轴齿轮保持常啮合。
优选地,电机动力切换同步锁止机构的操作独立于构成正向速比的同步器。
更加优选地,电机动力切换同步锁止机构由控制器自动操作,构成正向速比的同步器为手动操作。
优选地,电机主动减速齿轮,电机惰轮及电机动力耦合齿轮使用一套独立的冷却润滑系统,其余齿轮使用另一套独立的冷却润滑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对已有的手动变速箱技术充分地进行了继承,从轴系分布角度分析,其仅仅增加了一电机副轴及一电机惰轮轴。
(2)电机远离发动机的端面与变速器远离发动机的壳体之间仅仅需要容纳下一直齿轮的宽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电机的轴向布置空间。
(3)在强混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在电量维持模式下,通过对档位使用及动力源转矩分配进行综合优化,可以优化发动机工作区间,同时当发动机需要换档时,电机可通过输出轴向轮边持续提供动力。在动力电池电量不足等极端工况下,可充分利用正向速比提高同等车速下电机的工作转速,从而提高发电和回馈制动功率,为动力电池充电。在电量消耗模式下,具备较大输出功率的电机可通有效实现其与整车动力性需求的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轴系布置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轴系布置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9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降温装置
- 下一篇:凸轮换挡式变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