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36455.7 | 申请日: | 2015-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2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唐斌;马劲松;赖成毅;张黎;常瑞;彭良平;张川;张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5/42 | 分类号: | H02M5/42;B60M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徐进 |
| 地址: | 61009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供电 技术 补偿 变流器 系统 | ||
1.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牵引匹配变压器、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以及控制系统,牵引匹配变压器包括一个充电绕组和至少一个副边绕组,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单元,且功率单元与牵引匹配变压器副边绕组数量相同,功率单元包括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及位于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与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之间的直流母线电容,牵引匹配变压器原边通过开关A与额定交流电源A相连,每一牵引匹配变压器副边绕组与每一功率单元的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对应相连,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功率单元的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通过开关B与额定交流电源B相连,充电绕组包括开关C和充电电阻,且与额定交流电源C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信号指令、控制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与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均采用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功率单元的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与对应的牵引匹配变压器副边绕组相连,构成多重并联的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并联侧;多个功率单元的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依次串接后构成多个级联的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串联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牵引匹配变压器副边绕组内设计有电感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同相供电补偿变流器功率单元的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通过电抗器连接开关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板、PLC、触摸屏以及控制电源;所述主控板、PLC及触摸屏相互连接,所述控制电源用于控制系统的电源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相供电技术的补偿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功率单元数量为N,N≥3且为3的整数倍时,所述控制系统内部共引出N/3*2对光纤,N/3对光纤连接功率单元输入串联侧逆变电路,N/3对光纤连接功率单元输出并联侧逆变电路,每对光纤串行连接3个同相功率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64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模块布局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