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5532.7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7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刘淑芹 |
地址: | 43249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气微 涡流 澄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澄清装置可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废水经过滤后,约可去除悬浮物的40%、 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生化需氧量)的20%,减轻了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对于生 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需要利用澄清装置进行处理。
在合成氨造气污水中,煤渣的含量较高,现有技术中可以将污水送入一个大型的沉淀池 中,该沉淀池中可以用若干隔墙形成S型的通道,使得污水在沉淀池中呈S型向前流动,以减 缓污水的流速,从而可以促进污水中煤渣进行沉淀。分离出煤渣的循环水可以通过凉水塔降 温后送入冷水池重复使用。
然而申请人在实施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用于净化污水的沉淀池至少具备以 下不足:
1、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过大,造成池中淤泥的清理难度也随着增大,运行成本较高;
2、沉淀池中煤渣的沉淀效果不佳,处理后的循环水中煤渣含量依旧较高,容易堵塞凉 水塔;
3、为保证循环水的水质,需要加大排污量和补水量,增加污水处理的难度和运行成本。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 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能够促进污水中煤渣的沉掉效 果,从而减少运行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供液机构、澄清机构、蓄水机构以及出水机构, 所述供液机构包括用于向污水中添加药剂的絮凝加药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澄清机构中供应 添加药剂后的污水的第一离心泵,所述澄清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共轴心线的第一反应室、 第二反应室以及清水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内横置有预设层数的栅型塔板,在所述第二反应室 的外壁以及所述清水室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预设厚度的斜板沉淀机构,在所述清水室的上方设 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的清水流至所述蓄水机构中,所述蓄水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 型的冷却塔和冷却塔水池,所述冷却塔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机构包括用于从所 述冷却塔水池中抽水的第二离心泵。
优选地,所述絮凝加药装置与所述第一离心泵之间设置有转子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澄清机构内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载污泥的锥体。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离心泵以及所述澄清机构之间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压力指示计以及 温度指示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离心泵的出口处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压力指示计以及温度指示计。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机构中包括预设数量的平行分布的斜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造气微涡流澄清装置,利用第一离心泵将药剂与污水的混合液体 吸入澄清机构,在澄清机构中,混合液体经过栅型塔板形成很多细小涡流,药剂在涡流的作 用下可以形成絮体,反复将污水中的杂质吸附,从而形成大颗粒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絮体 可以继续捕捉更小的杂质形成泥渣,这部分泥渣在水压作用下又可以与污水进行接触,这样 周而复始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最终形成较大的泥渣下沉,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污水进行 澄清,澄清后的水可以进入蓄水机构进行再次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造气微涡流澄清装 置,能够促进污水中煤渣的沉掉效果,从而减少运行成本。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 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 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 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 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5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