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测量的双层环绕式射频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3744.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3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华;夏云峰;戚金凤;李想;叶钜芬;林绍亭;杨巧源;陈华干;郭能;张俊伟;莫子恒;黄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侯莉 |
地址: | 52300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合 绝缘子 老化 测量 双层 环绕 射频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射频线圈,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测 量的双层环绕式射频线圈。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是物质原子核磁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并在外加射频 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能级跃迁的物理现象。自1946年美国科学家Bloch、Purcell等 人发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在波谱学、医学成像等领域都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核磁共振设备包括高场核磁共振设备和低场核磁共振设 备。常见的高场核磁共振设备,比如核磁共振谱仪、医用磁共振成像仪等具有体 积庞大、笨重、移动性差等劣势,使其在实际样品的现场检测(对病人病情的实 时监控)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此外,高场核磁共振设备的样品必须置于具有 一定大小的封闭式磁体腔内才能够被测量,这使得高场核磁共振不能对具有任意 形状的大样品进行无损检测。而低场核磁共振设备以其开放、便携、可对具有任 意形状的样品进行测量的特性,弥补了高场核磁共振设备的不足,逐渐成为了核 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
无论是高场核磁共振设备,还是低场核磁共振设备,在核磁共振中,射频磁 场均由射频线圈产生。射频线圈兼有激发和接收核磁共振信号的作用,即在射频 脉冲作用下触发样品中特定频率的H核发生磁共振,并在触发脉冲关闭后接收感 应到的核磁共振信号。目前常见的低场核磁共振平面射频线圈有平面螺旋线圈和 “8”字形平面线圈。其中,平面螺旋线圈是基于单电流载流线的设计思想,它产生 的射频磁场垂直于线圈表面;而“8”字形平面线圈则是基于两个流过反向电流的载 流环的设计思想,它产生的射频磁场平行于线圈表面。
根据核磁共振原理,射频线圈产生的射频磁场B1在目标区域要与磁体结构产 生的静磁场B0正交;射频磁场B1要尽量均匀,以激发更多的样品发生共振;射频 磁场B1的磁场强度要尽量大,使接受到的核磁共振信号尽量大。
对于产生的静磁场B0平行于磁体表面的磁体结构,射频线圈常用平面螺旋线 圈,以使其产生的射频磁场B1在目标区域与磁体结构产生的静磁场B0正交。然而, 目前针对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测量的射频线圈,例如平面螺旋线圈和“8”字形平面 线圈,它们的结构使其均仅能对复合绝缘子的伞裙进行局部测量,而无法对复合 绝缘子的伞裙进行整体测量,这导致复合绝缘子伞裙整体的老化程度不能得以准 确估量,而且射频线圈的内部结构不可更改,使用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对复合绝缘子伞裙的 整体进行测量、能够估量复合绝缘子伞裙的整体老化程度、使用方便的用于复合 绝缘子伞裙老化测量的双层环绕式射频线圈,其在目标区域产生的射频磁场垂直 于线圈表面,可与静磁场平行于磁体表面的磁体结构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复合绝缘子伞 裙老化测量的双层环绕式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它是上下两层结构的环形线圈, 其中,下层结构是由在环形上沿其周缘设置的向环内中心凸出的数个下圆弧构成, 相邻的下圆弧之间通过引线向上,与下圆弧大小相同且相同朝向的数个上圆弧构 成上层结构,数个上圆弧与数个下圆弧之间形成环形空隙,每个上圆弧在与之相 连的两个相邻的下圆弧上的正投影与这两个下圆弧局部重叠,通过环形空隙卡合 住复合绝缘子伞裙的周缘使上圆弧和下圆弧紧贴,从而将射频线圈紧固在复合绝 缘子伞裙上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卡合在复合绝缘子伞裙的周缘上即可进行测量,使用方便,能够 对复合绝缘子伞裙的整体进行测量,得以估量复合绝缘子伞裙的整体老化程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圆弧的两端引出延长线再通过环形的弧 段与所述引线的下端连接,而上圆弧的两端引出延长线直接与所述引线的上端相 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重庆大学,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3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射频线圈阵列
- 下一篇:发电机故障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