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910.6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丽;杜彦品;高健飞;杜立侠;姜艳林;李康;印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8 | 分类号: | B61D1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墙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车体钢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市场的高速发展,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更加关注于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尤其是提高车体的一阶垂弯模态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常规客车侧墙上边梁结构刚度较弱,不利于提高侧墙及整个车体的刚度,这就需要设计一种全新断面的上边梁来满足车体强度和刚度要求。另外还要充分考虑与其他零部件的接口关系,使得焊接工艺易操作,焊后美观大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将传统的散组装结构模块化,方便安装在车端底部,给其他结构及设备让出安装空间。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帽型开口朝内的长条形上边梁,上边梁的上端与车顶弯梁下口固定,上边梁的上端的下端与侧墙立柱上口固定,所述上边梁的内部间隔的焊接固定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具有三个支撑面,分别抵住上边梁背部内侧、上边梁上端和上边梁下端,所述上边梁背部的上端压制有内陷部,用于和车顶弯梁下端的延伸边进行搭接,车顶弯梁的侧面和侧墙立柱的侧面与所述加强筋板对齐,结合底架横梁形成封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改进:
1、所述加强筋板中部开孔。
、所述上边梁背部与上边梁上端的相接位置、以及上边梁背部与上边梁下端的相接位置具有弧形结构。
、所述上边梁辊弯成型。
本实用新型上边梁在侧墙与车顶接口处压蚂蚱腿使得侧墙板与车顶板能够圆滑过渡,满足高速车要求外板平整、流线型好、阻力小等要求。另外,上边梁内的加强筋与车顶弯梁和侧墙立柱对齐,结合底架横梁形成封闭环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个车体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
1-车顶弯梁;2-上边梁;3-加强筋板;4-侧墙立柱;5-内陷部;6-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包括:辊弯成型的横截面呈帽型开口朝内的长条形上边梁2,上边梁2的上端与车顶弯梁1下口固定,上边梁2的上端的下端与侧墙立柱4上口固定,上边梁2的内部间隔的焊接固定有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中部开孔6,加强筋板3具有三个支撑面,分别抵住上边梁2背部内侧、上边梁2上端和上边梁2下端,上边梁2背部与上边梁2上端的相接位置、以及上边梁2背部与上边梁2下端的相接位置具有弧形结构;上边梁2背部的上端压制有内陷部5,用于和车顶弯梁1下端的延伸边进行搭接,车顶弯梁1的侧面和侧墙立柱4的侧面与加强筋板3对齐,结合底架横梁形成封闭环结构。
本实施例中,上边梁采用大尺寸断面整体辊弯成型,整个上边梁的抗弯截面模量较大,提高了侧墙乃至整个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尤其提高了车体的一阶垂弯模态频率;通过里面的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车顶弯梁和侧墙立柱对齐,结合底架横梁形成封闭环结构,进一步提高车体的强度与刚度;上边梁采用开口朝内,能够实现与外板的点焊工艺;上口辊弯成蚂蚱腿,使得侧墙板与车顶板能够平整过渡,美观大方,流线型好,减小阻力。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