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互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849.5 | 申请日: | 201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2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俊杰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717;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互充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互充线。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生活中用到手机的场合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但随着手机功能扩展,耗电量也随之上升,紧急情况情况下,如果手机电量不足,会对用户造成不便,甚至可能造成损失,但是手机的专用充电器或者移动充电器(充电宝)等虽然可以为手机充电,但携带不便,无法保证在紧急情况下,难以随时为手机充电,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有可实现手机与手机之间充电的手机互充线,包括两个接头和接头间的线缆,将两个接头分别与手机连接,但在充电时,不易辨别在两个手机间,哪个是充电的手机,哪个是被充电的手机,不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线缆不容易收纳,容易打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互充线,可实现手机间互相充电,并便于辨别充电手机和被充电手机,且方便收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互充线,包括:线体,所述线体两端连接有用于与手机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卷线器,所述线体包括绝缘外皮和包覆于所述绝缘外皮内并排设置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线芯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线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外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头外部,所述卷线器包括外壳、旋钮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内的线辊,所述线体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线辊,所述旋钮设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线辊同步转动。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线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二接头连接,且所述第一线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二线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一接头连接,且所述第二线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线体穿出所述线辊一侧的位置高于所述线体穿出所述线辊另一侧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皮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不同。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皮外包覆有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互充线,在使用时,可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与两个手机连接,电量较高的手机可向所述电量不足的手机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传输,由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接头连接,其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线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接头连接,其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线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使得可流过所述第一线芯的电流方向与可流过第二线芯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根据观察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光或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光,判断出电流方向,从而判断出那哪个手机是充电的手机,哪个手机是被充电的手机,而不用逐一操作两个手机观察充电状态,同时,由于所述线体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线辊,所述线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旋钮与所述线辊连接,并可同步旋转,使得可通过旋转所述旋钮带动所述线辊在所述壳体内转动,从而将所述线体缠绕在所述线辊上,调节所述线体在所述壳体外的长度,便于对所述线体收纳,从两端拖拉所述线体可使缠绕在所述线辊上的线体伸出所述壳体,满足长度需求。由此可实现手机间互相充电,并便于辨别充电手机和被充电手机,且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互充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互充线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体,11-绝缘外皮,12-第一线芯,13-第二线芯,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第一发光二极管,5-第二发光二极管,6-卷线器,61-外壳,62-旋钮,63-卷线辊,7-第一二极管,8-第二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俊杰,未经袁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8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雨水电容柜
- 下一篇:一种带置物台的USB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