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772.1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3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肖桂权;孙生根;夏东彬;吴英英;归敏;夏艳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宿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16 | 分类号: | E06B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1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窗 挡水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开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温、防渗漏需求的内开窗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内开窗结构,其包括外框1、位于外框1上的排水孔2、橡胶挡水条3、外框密封条4以及内扇5。内开窗结构的使用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赏心悦目,但门窗的保温节能、防渗漏等问题也引起广大设计师与用户的关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门窗工程师简单参照国外早期的门窗结构。在内开窗的框与扇中间增加橡胶挡水条3,目的是将外框1内的积水由橡胶挡水条3挡住,积水由排水孔2流出。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橡胶挡水条3的成本高,故一般将挡水条截面设计成较小,挡水条易变形,故极易产生漏水及气密性能差,当然保温性也就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变形、多腔体、成本低的用于内开窗结构的挡水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框两端的外框密封条4-1及外框密封条4-2,外框与内扇间通过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密封,在由外框、内扇、外框密封条4-1及外框密封条4-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设有挡水条6及挡水密封条7,挡水条6与挡水密封条7相互压紧从而将密封空间分隔为两个密封腔室,其中一个密封腔室与位于外框上的排水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固定在所述外框上;所述挡水密封条固定在所述内扇上。
优选地,所述外框密封条4-1固定在所述外框上;所述外框密封条4-2固定在所述内扇上。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采用PVC挡水条。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采用空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改变原有的门窗风格及主要结构,从而提高门窗的密封、防渗漏、保温问题,并有效降低门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内开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包括:外框1、排水孔2、挡水条6(采用PVC空腔结构挡水条)、外框密封条4-1、内扇密封条4-2、挡水密封条7、内扇5。
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位于外框1的两端,外框1与内扇5间通过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密封,在由外框1、内扇5、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设有挡水条6及挡水密封条7,挡水条6与挡水密封条7相互压紧从而将密封空间分隔为两个密封腔室,其中一个密封腔室与位于外框1上的排水孔2相通。
挡水条6是安装在外框1的功能槽内。挡水密封条7安装在内扇5的功能槽内。当内扇5关闭时,内扇5与外框1通过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压紧,起外框密封作用。挡水密封条7与挡水条6压紧,起内腔密封作用。三道密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内开窗的密封性能;再者,挡水条6因采用PVC型材,其不易变形,改变了传统挡水条用橡胶件因橡胶件质地软的缺陷,密封效果更优;再次,挡水条6采用空腔结构,保温性能也得到显著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宿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宿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