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断高温清蜡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511.X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2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钟荣强;赵毅;时强;姚丽蓉;邱海峰;张菁;崔伟;李鹏;杨思远;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6/02 | 分类号: | E21B36/02;E21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王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断 高温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清防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间断性清蜡的 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部分区块的原油中含有较多的蜡,在集输过程中会有蜡析出、聚集 并沉积在管壁上,造成集输管线压降大,运行压力高,甚至由于积蜡过多而 堵塞管线,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常规的清防蜡方法有:油田常用的机械清防蜡、热力清防蜡、表面能防 蜡(内衬和涂料油管)、化学剂清蜡、超声波清蜡、强磁清蜡和微生物清蜡 技术等,应用比较广泛的清蜡工艺主要有化学清蜡、机械清蜡,化学清蜡是 依靠化学药剂来达到清蜡的目的,化学药剂的添加增加了生产运行成本的同 时还可能导致原油品质发生变化,机械清蜡就是用清管器、刮蜡刀、刮蜡钩 等将管壁上沉积的石蜡刮掉,该方法施工操作相对复杂,运行成本较高同时 还可能对管线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
此外,清防蜡方法还有:
1)热油处理法,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注入管道中,热油直接与管 壁上沉积的石蜡接触,使之熔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除蜡效率高,成本较低, 但在加热油品过程中有轻馏分损失并且不安全;
2)热水处理法,其处理原理与热油处理法相同,热水处理法的特点是 比较安全,但是水对石蜡和沥青的溶解和携带的能力较小,操作条件控制不 好时可能导致从管壁上熔化下来的沉积石蜡发生再沉积;
3)机械处理法,用清管器、刮蜡刀、刮蜡钩等将管壁上沉积的石蜡刮 掉。但有时会出现清蜡量不够的情况;
4)化学清蜡法,是依靠化学药剂来达到清蜡的目的,清蜡剂的作用过 程是将已沉积的蜡溶解或分散开使其在油井原油中处于溶解或小颗粒悬浮 状态而随油井液流流出油井,这涉及到渗透、溶解和分散等过程。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超声波清蜡法、微生物清蜡法、 电加热法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间断性高温清防蜡的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断高温清蜡加热装置的具体技术 方案为:
一种间断高温清蜡加热装置,用于清理管壁上的石蜡,包括加热炉,加 热炉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加热炉外设置有可加热导热介质的燃烧装置;加热 炉内还设置有盘管,清蜡油气通过盘管进入加热炉内,导热介质对清蜡油气 进行加热,形成高温油气,加热炉中的高温油气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含蜡管 道内,与管壁上的石蜡接触以熔化石蜡。
进一步,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输送管道 中高温油气压力的压力数据值,加热炉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 置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可将压力数据值传输至温度控制装置中。
进一步,燃烧装置包括可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器,燃烧器通过火管与导热 介质相连,燃烧后的高温天然气通过火管加热加热炉中的导热介质。
进一步,加热炉外连通有烟囱,燃烧天然气后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排放 至外界。
进一步,加热炉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加热炉内含有油气存有量的液位计。
进一步,加热炉内设置有液位信号远传装置,液位信号远传装置与液位 计相连,通过液位信号远传装置将加热炉内的液位值传送至外界。
进一步,加热炉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炉体内温度的炉体温度计。
进一步,加热炉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加热炉内压力的压力表。
进一步,加热炉上设置有可对加热炉进行泄压的安全阀。
进一步,加热炉上设置有可对加热炉进行检查的观察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断高温清蜡加热装置的优点在于:
1)可通过周期性的间断高温加热熔化掉管壁上沉积的石蜡,达到管线 清防蜡的目的,防止管道上的蜡沉积,确保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减少 了对管道进行清蜡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油气外输的温度和加热炉燃气的消 耗,操作简单方便,运行费用低、技术先进,具有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实现了管道清防蜡的自动控制;
3)成本低,避免了管道损伤以及改变原油的油品质量等不足的缺陷, 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润滑防磨抽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底管线污液收集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