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靠背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32343.4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2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滨;唐友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7C3/24 | 分类号: | A47C3/24;A47C3/16;A47C4/00;A47C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靠背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座椅,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靠背椅。
背景技术
靠背板椅作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家具被广泛的运用于办公运动,休闲家具等各个社会领域;同时便携式椅总体特点为折叠小巧,打开后支撑牢固,便于运输、存放也逐渐成为室外用椅、低位工作环境用椅的新方向。
但现有的便携式椅子过于追求便携功能,靠背板设计不合理,以满座人们的“坐”的需求为主要功能,而弱化了座椅“靠”的功能,尤其不适用于低位工作环境使用: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263171A公开的便携式立体折叠椅,只有支架和坐垫结构,无后背支撑功能;而如授权公告号CN2561284Y公开的便携式折叠扶手椅,主要是以“X”型支架的收缩型的椅子,以布料作为坐垫和靠背板,支撑功能不稳固,久坐后易疲劳。
座椅不适用的原因导致低位工作环境下的工人多发脊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轻量化、成本低廉、方便携带且同时具备座椅功能及良好的后背支撑功能的便携式靠背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靠背椅,以解决现有低位座椅无后背倚靠支撑功能或该功能不佳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靠背椅,包括底座组件、靠背板、座垫板及限位组件,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板以及与底座板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的座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枢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该枢接处,用于限制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最大张角;所述靠背板相对所述座垫板的螺孔的位置设置避位空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所述避位空腔的投影面涵盖所述螺杆的投影面。
进一步的,所述避位空腔为第二螺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该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等径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与所述螺杆配合设置;所述防松螺母设置于底座板和座垫板之间并环套于所述螺杆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手部,所述提手部设置于靠背板或座垫板或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枢接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连接组件相枢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背板上,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座垫板上,另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U形凹槽以及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在转动轴处形成U形凹槽,第一连接部在转动轴处继续延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与U形凹槽配合设置,起到限位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最大张角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相折叠状态下,使靠背板工作面与座垫板工作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底座板为圆板,且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底座板的圆心处。
其中,所述螺杆垂直于底座板设置。
其中,所述座垫板、靠背板均为圆板,且所述第一螺孔位于座垫板圆心处,所述第二螺孔位于靠背板的圆心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靠背椅,座垫板与靠背板枢接,以限位组件限定两者最大张开夹角,既实现了座椅的功能,又提供了良好的后背倚靠支撑功能;同时,底座板通过螺杆与座垫板相连接,起到支撑座垫板的作用的同时,折叠状态下螺杆还作为固定各个构件的连接零件。
本实用新型以螺杆作为支撑结构,座垫板高度可调节且支撑稳固,底座板与底面接触,并起到支撑座垫板的作用,避免座垫板直接与地面接触,适用性强,在地面潮湿环境、户外不平整的土地均能使用;通过旋转底座板即可使螺杆上与中心带螺孔的座垫板和中心带螺孔的靠背板契合,成为一紧凑的整体结构,占用空间最小化,且可通过提手部携带,搬运便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折叠状态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折叠状态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折叠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弹簧调节转椅托盘
- 下一篇:一种设有滑轨保护结构的拉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