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9578.8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0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旭;董易之;徐淑;姚琼;徐海明;冯日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荔枝 蛀虫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和龙眼上的头号害虫,以幼虫蛀果实为害,防治难度大,给荔枝龙眼高产稳产造成威胁。荔枝蒂蛀虫自1941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7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由于该虫饲养技术受季节限制,不足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试验虫源,其研究进展缓慢。例如荔枝蒂蛀虫卵的收集,必须以荔枝或龙眼果实为材料,制成产卵介质,以便让荔枝蒂蛀虫成蛾在其表面产卵。荔枝和龙眼果期每年仅持续2~3个月,按现行的饲养技术操作,在荔枝和龙眼没有挂果的时候,便无法收集虫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以及无需使用荔枝或龙眼果实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
本实用新型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放筒、集卵卡、筒套和装填物,所述盛放筒的顶面和底面都开口,所述的集卵卡为200~400目尼龙筛网或卫生纸,集卵卡盖于盛放筒顶面开口上,所述筒套的底面封闭而顶面开口,筒套套于盛放筒底面开口上,所述装填物为荔枝老叶或荔枝嫩叶,装填物位于盛放筒内。
优选,所述盛放筒为圆柱形,内尺寸为直径4cm,高5~9cm,材料厚度为0.02~0.03cm。
优选,所述集卵卡形状为正方形,边长10cm,用于罩盖盛放筒顶面开口,可以用橡皮筋扎紧固定。
优选,所述筒套为圆柱形,内尺寸为直径4.06cm,高1cm,材料厚度为0.02~0.03cm,用于套裹盛放筒底面开口。
所述装填物为荔枝老叶或荔枝嫩叶,重量为15~30克,装放于盛放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在收集荔枝蒂蛀虫卵时,将荔枝老叶或荔枝嫩叶装填于盛放筒内并用筒套套裹盛放筒底面开口。然后用集卵卡罩盖盛放筒顶面开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固定。再将卵收集装置放入养有荔枝蒂蛀虫成蛾的养虫笼中,筒套朝下,集卵卡朝上。每日更换装填物,待荔枝蒂蛀虫成蛾在集卵卡上产卵后,每日更换集卵卡。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克服了荔枝蒂蛀虫卵的收集受荔枝或龙眼果期限制的问题。荔枝为常绿乔木,其叶片四季常绿。本实用新型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以荔枝嫩叶或老叶为装填物就可使用,即使在没有荔枝或龙眼果实供应的时候,也可对荔枝蒂蛀虫卵进行收集。
2、可收集大量荔枝蒂蛀虫卵。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蛾在本实用新型的卵收集装置上的产卵量,与该虫直接在荔枝果实上的产卵量相当,两者无明显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荔枝蒂蛀虫卵收集装置,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盛放筒;2、集卵卡;3、筒套;4、装填物;5、橡皮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人发现,荔枝蒂蛀虫成蛾只有在感受到荔枝果实气味刺激之后,才会产卵,而荔枝果实气味的化学成分与荔枝老叶和嫩叶的气味相似。为了比较荔枝老叶、嫩叶和果实对荔枝蒂蛀虫成蛾的产卵刺激作用,我们进行以下试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4个为容量为500ml的三角瓶,加入400ml水,再将新鲜采摘的荔枝老梢和荔枝嫩梢枝条(2小时前采摘)插入三角瓶,老梢枝条和嫩梢枝条各插2瓶,每瓶2根枝条。然后将插有枝条的三角瓶和2粒新鲜荔枝果实作为产卵介质,放入养虫笼,随机排列。然后接入4~5日龄的荔枝蒂蛀虫成蛾,每笼15对,放置10%的蜜糖水做补充营养。24h后调查并记录荔枝蒂蛀虫成蛾在每个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调查3天,每天更换新的产卵介质,重复3次。
测定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蛾在荔枝果实上的产卵最多,在荔枝嫩叶上的产卵较少,嫩叶上的产卵量还不到果实的18%;而成蛾则几乎不在荔枝老叶上产卵,老叶上的产卵量最多不超过果实的2%。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按照以往的认识,可就此下结论,荔枝老叶和嫩叶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刺激作用明显比荔枝果实弱,将二者作为荔枝果实的替代物刺激成蛾产卵以收集荔枝蒂蛀虫卵,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也很难满足昆虫饲养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9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蚊香
- 下一篇:带电子数显智能管理标记功能的鱼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