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28366.8 | 申请日: | 201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9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赛;贾红果;谢长震;刘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7/103 | 分类号: | E21F17/103;E05F15/70;E05F15/60;E05F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防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防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效果好且能够自锁的防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大部分使用的是传统的重锤式防爆门,解决了井下发生爆炸时对通风机的保护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依然较难有效并且低廉地解决如下问题:第一,井下发生爆炸时防爆门无法快速反应;第二,防爆门炸飞后无法自动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爆门无法快速反应,防爆门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
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包括巷道和防爆门,巷道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出风道,第一出风道的中部连通有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还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防爆门,所述防爆门的顶部连接有用于牵引防爆门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与防爆门之间设置有牵引带。所述电动机连接有中控机,中控机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位于巷道内,第二气压传感器位于第一出风道或第二出风道内。所述中控机内设置有气压对比模块及控制电动机运动的控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道和防爆门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防爆门包括上部的上圆板和下部的导向环,上圆板上固定有连接牵引装置的把手。上圆板和导向环之间固定有多个连接板。第一出风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轨道,所述导向环和连接板能够在环状轨道内上下滑动。所述环状轨道的设置,可以使防爆门炸起后沿环状轨道向上滑动,爆炸后再沿环状轨道滑落,减少了防爆门运动阻力。
再优选的,所述环状轨道的上部设置有防止导向环脱离环状轨道的阻挡块。阻挡块可以防止导向环脱离环状轨道,防止防爆门被炸飞后运动距离过远。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道和防爆门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防爆门包括上部的上圆板和下部的下圆板,上圆板上固定有连接牵引装置的把手。上圆板和下圆板之间固定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导向杆,第一出风道的内壁上设置有条状轨道,导向杆位于条状轨道内。所述防爆门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杆,第一出风道内设置有条状轨道,防爆门炸起后沿条状轨道向上滑动,爆炸后再沿条状轨道滑落,减少了防爆门运动阻力。
优选的,还包括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中控机通过信号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还分别与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所述防爆门位于第一出风道内,当防爆门炸起后还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回原位,解决了防爆门复位问题。所述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还包括牵引装置及中控机,通过牵引装置牵引防爆门,可以使防爆门快速反应,解决了发生爆炸时防爆门反应不及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防爆门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防爆门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2中防爆门的剖面图。
1巷道;2防爆门;3第一出风道;4第二出风道;5电动机;6中控机;7功率放大器;8第一气压传感器;9第二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矿用自动控制型防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巷道1和防爆门2,巷道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出风道3,第一出风道3的中部连通有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出风道4。所述第一出风道3还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防爆门2,所述防爆门2的顶部连接有用于牵引防爆门2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为伺服电动机,电动机5与防爆门2之间设置有牵引带。所述电动机5连接有中控机6,中控机6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有功率放大器7,所述功率放大器7通过信号传输线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8和第二气压传感器9。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8位于巷道1内,第二气压传感器9位于第一出风道3或第二出风道4内,所述中控机6内设置有气压对比模块及控制电动机5运动的控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8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无人值守实时监控预警系统
- 下一篇:煤矿井下通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