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热风炉油泥沙热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8090.3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耿荐;胡春雷;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创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念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热风炉 油泥 沙热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是指采用等离子作为热源进行油泥沙热解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化学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t罐底泥、池底泥。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油泥砂己经被国家列为危险废物。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高效低耗处理油泥的方法和工艺。现今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一般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等。尽管处理的方法很多,但都因针对性不强、处理成本高等缺点没有推广。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清洁化并回收其中资源的综合处理,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和石油工业的重点之一。因此,开发研究出经济实用油泥沙处理回收工艺已迫在眉睫。
如焚烧法:其存在投资大,成本高,常需加入助燃燃料,焚烧过程中伴有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不能回收原油等缺点。
如生物处理法: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微生物制取困难,人工投入量大,占地面积大,反应周期长,不能连续作业。
如热解析:对反应条件要求较高,处理费用较高,操作也比较复杂,尚须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以上各类技术存在各种不足,适用性和处理能力均存在不足,在使用中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各类节油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能够实现连续大量处理油泥沙,具有零排放,余热高效回收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热风炉油泥沙热解系统。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热风炉油泥沙热解系统,包括等离子放热系统、油泥沙吸热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等离子放热系统包括均风室、设在均风室内下方的等离子发生器、设在均风室内的一组风帽和热风炉,所述油泥沙吸热系统按油泥沙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油泥沙管道入口、设在油泥沙管道内的螺杆推进器、油泥沙管道受热段、设在油泥沙管道上的热解产物引出管道以及废料出口;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两条线路,其中一条按照热空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热风引出管道、设在引用管道上的引风机、换热器、热风循环管道,所述热风循环管道与均风室相连;另外一条按照热解产物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热解产物引出管、换热器、分离器、不凝气体引燃管,所述不凝气体引燃管与均风室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推进器贯穿于整个油泥沙管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出口设置于油泥沙管道末端。
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放热系统由等离子发生器、均风室、风帽、热风炉组成,其具有以下功能:
1)点燃分解产物
当产生的热解产物到达均风室后,由等离子发生器点燃热解产物,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风帽均匀分配后进入热风炉传热空间。
2)加热乏气
等离子产生的热风经过热风炉后被冷却,经过热风循环管道引入到均风室后,由等离子发生器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油泥沙吸热系统按照油泥沙流动方向,依次为:油泥沙管道入口、油泥沙管道受热段、螺杆推进器、热解产物引出管道、废料出口。油泥沙吸热系统主要作用:输送油泥沙;实现油泥沙与热风的换热;油泥沙受热热解,热解产物经热解产物引出管道引出。
本实用新型中余热回收系统按照热空气流动方向,依次为:热风引出管道(9)、引风机、换热器、热风循环管道;按照热解产物流动方向,依次为:热解产物引出管、换热器、分离器、不凝气体引燃管。余热回收系统主要功能:回收换热后的余热烟气;余热烟气在换热器被高温的热解产物加热,实现预热;通过热交换使热解产物冷却分离,便于分类利用;补充热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创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创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8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甲烷的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涂布超薄遮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