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锁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7870.6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4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饶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爱而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5/00;E05B49/00;G07C9/00;E05B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体。
背景技术
锁具是人们防盗的主要工具,盗贼作案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从锁具下手,或以撬、砸、扭、拨、钻等手段将锁具毁坏,或以万能钥匙配制钥匙技术手段将锁具开启,因此锁具的防御性能要绝对可靠,使其除相应的钥匙外无任何技术性手段将它开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锁具一般包括机械锁、电子锁,电子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已经广泛应用于酒店宾馆、商业办公、小区等领域。但现有的电子锁的内部结构设计复杂繁琐,原理传统老旧,而且不够简单合理,稳定可靠性能一般,生产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现有的电子锁的钥匙孔一般裸露在外,盗贼容易通过裸露的钥匙孔进行开锁操作,防护效果不佳,外表不够简洁美观。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把手与机械锁头合为一体,结构简单合理,外表上看不到钥匙孔,外表简洁美观,有利于提高防盗性能及安全性能,可大大简化内部结构,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安装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稳定可靠性能的电子锁体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锁体,旨在实现一种把手与机械锁头合为一体,结构简单合理,外表上看不到钥匙孔,外表简洁美观,有利于提高防盗性能及安全性能,可大大简化内部结构,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安装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稳定可靠性能的电子锁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锁体,包括壳体、盖设于壳体内侧面上的盖板、设于壳体外侧面上的把手及可智能开锁的控制面板,壳体内侧面设有与控制面板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壳体内侧面还设有凹腔;把手包括固定到壳体外侧面上的把手底壳、通过螺钉安装盖合到把手底壳上的把手顶壳、设于把手顶壳与把手底壳内并可延伸入凹腔内且可插入钥匙的机械锁头;机械锁头包括可插入钥匙并延伸入凹腔内的锁头结构、设于凹腔内并与锁头结构连接且可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的转动斜座,转动斜座下端设置为斜边,转动斜座侧面朝外延伸出凸块;凹腔内设有位于凸块侧边并可随凸块转动而受到触发且可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的带有触片的微动开关、位于转动斜座侧边的可随转动斜座的转动而工作的翘板传动结构、设于翘板传动结构末端处并可受翘板传动杆结构控制工作的电机组件、设于电机组件侧边的可使电子锁体转换为开锁状态或闭锁状态的离合控制组件;翘板传动结构包括安装在凹腔底部上并可进行自转的转轴、固设于转轴上并往两端延伸的翘板,翘板包括延伸至电机组件处并可控制电机组件工作的拨动杆、延伸至转动斜座的斜边下端并可随斜边的转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拨动丝,拨动杆与拨动丝可绕转轴进行翘板运动,转动斜座转动时斜边的压力使拨动丝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拨动杆进行上下移动并最终控制电机组件的工作;凹腔内还设有位于拨动杆侧边并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电磁阀,电磁阀内部设有通电后可朝外弹出并对拨动杆具有压制限位固定作用的锁定销,控制电路板接收到微动开关发出的信号后可进行智能判断并控制电磁阀是否通电即控制电磁阀的锁定销是否弹出来压制固定拨动杆的动作。
优选地,离合控制组件内部设有相互吻合并可脱离或咬合连接的上离合片、下离合片,上离合片与下离合片咬合时电子锁体处于开锁状态且掰动把手即可开门,上离合片与下离合片咬合时电子锁体处于闭锁状态;电机组件与离合控制组件之间通过一可上下移动的传动推动片进行连动从而使电机组件可控制离合控制组件的工作,传动推动片一端连接于电机组件内,传动推动片的另一端设于下离合片下端并可随电机组件的工作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下离合片上下移动并实现下离合片与上离合片的咬合连接操作与脱离操作;
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可通过密码进行开锁的若干密码锁按键。
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可通过指纹进行开锁的指纹识别装置。
优选地,控制面板上设有可通过刷卡进行开锁的智能卡识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爱而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爱而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78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