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4547.3 | 申请日: | 201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8;H01L33/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 光敏 接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射管和一种光敏接收管。
背景技术
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电子白板产品备受教育市场关注,特别是互动电子白板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互动电子白板于课堂教学上,已成为全球教学活动多媒体化发展的趋势,此外,电子白板也广泛应用于会议、办公等领域。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广泛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
红外触摸屏和电子白板是由装在其外框上的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构成,在屏幕或白板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或白板操作。
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除了应用在红外触摸屏和电子白板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安防和监控等其它领域。
现有的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有直插式和贴片式两种。直插式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如公开专利:CN200920115417.7,其缺点是:需人工插件,成本高,效率低,且要采用双面板,结构空间大,不利于器件小型化;现有的侧发光型的贴片式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存在发射与接收效率低,基板成本高的缺点。
此外,传统TOP型支架封装,为正面发光机构,无侧面发光机构。采用的封装方式是采用先在碗杯点胶,点胶后后再注塑封装形成透镜,工序繁多,且接合面存在界面,对光造成折射,影响出光或进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工序少,生产效率高,发射或接收效果好,组装简便,利于器件小型化的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射管,包括支架和发光芯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碗杯结构,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碗杯结构底部,所述碗杯结构内灌注有封装胶体,该封装胶体还向外凸出并形成一出光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金属管脚在位于支架的侧面形成一焊接区,使所述的支架内的发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和与之焊接的电路板的延伸方向同向。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PPA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塑料或环氧模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胶体和出光透镜为环氧树脂或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碗杯结构的横截面概呈圆形面。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光敏接收管,包括支架和光敏芯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碗杯结构,所述光敏芯片设置在碗杯结构底部,所述碗杯结构内灌注有封装胶体,该封装胶体还向外凸出并形成一入光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金属管脚在位于支架的侧面形成一焊接区,使所述的支架内的光敏芯片的受光方向和与之焊接的电路板的延伸方向同向。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PPA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塑料或环氧模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胶体和入光透镜为内添加有抗光干扰剂的环氧树脂或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碗杯结构的横截面概呈矩形面,纵剖面呈倒梯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碗杯结构,且碗杯内的封装胶体与出光或入光透镜为一次注塑成型件,减少生产工序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发射与接收效果。同时,金属管脚在位于支架的侧面形成一焊接区,方便实现产品侧面贴装发光结构,可以实现自动化贴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利于器件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管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管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管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管支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敏接收管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敏接收管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敏接收管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敏接收管支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4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