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混凝土与钢筋锚固承载力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22876.4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袁娇娇;张晓东;火映霞;王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G01N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003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混凝土 钢筋 锚固 承载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混凝土与钢筋锚固承载力的装置,属于混凝土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构件共同工作的基础,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受力的前提,这种作用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实现应力传递,从而在钢筋与混凝土中建立起结构承载所必须的工作应力。目前缺乏统一的试验装置,钢筋与混凝土直接的拉拔试验,需要解决试件对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拉拔式测定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定混凝土与钢筋锚固承载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加载框架、混凝土试件、T形钢拉条、钢筋、力传感器、万能材料试验机、位移计、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和计算机;
所述的加载框架由上部钢板、下部钢板和连接上部钢板及下部钢板的高强螺栓螺杆和高强螺栓螺帽组成;所述的上部钢板表面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的T形钢拉条的T型头安装于所述的T型滑槽内,T形钢拉条的末端与万能材料试验机一端的夹具连接;所述的下部钢板设置有槽口,该槽口的位置与T型滑槽的位置一致;所述的混凝土试件置于所述的下部钢板表面;所述钢筋的一端穿出混凝土试件和下部钢板上的槽口与万能材料试验机另一端的夹具连接,该端夹具上设置力传感器;钢筋的另一端亦伸出混凝土外,该端安装位移计;所述的位移计和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的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连接,该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与所述的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试件的上端和底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PVC管,钢筋穿过所述的PVC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T型滑槽和槽口处均设置有尺寸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的特点是组装简单,操作方便,试验所需仪器较少,可以在浇筑现场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设计T型滑槽和槽口,并在T型滑槽和槽口上标好刻度,将钢筋与T形钢条移动到同一个刻度处,就能很好的解决试件对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需材料及仪器少,不仅适用于科研,而且适用于施工现场研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的整体装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部钢板水平投影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部钢板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T形钢拉条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部钢板水平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定混凝土与钢筋锚固承载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加载框架、混凝土试件5、钢筋6、T形钢拉条7、力传感器8、万能材料试验机9、位移计11、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13和计算机14。
加载框架由上部钢板1、下部钢板2和连接上部钢板1及下部钢板2的高强螺栓螺杆3和高强螺栓螺帽4组成;上部钢板1表面设置有T型滑槽15;T形钢拉条7的T型头安装于T型滑槽15内,T形钢拉条7的末端与万能材料试验机9一端的夹具连接;下部钢板2设置有槽口16,该槽口16的位置与T型滑槽15的位置一致;混凝土试件5置于下部钢板2表面;钢筋6的一端穿出混凝土试件5和下部钢板2上的槽口16与万能材料试验机9另一端的夹具连接,该端夹具上设置力传感器8;钢筋6的另一端亦伸出混凝土外,该端安装位移计11;位移计11和力传感器8通过信号线12与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13连接,该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13与计算机14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试件5的上端和底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PVC管10,钢筋6穿过PVC管10。通过PVC管的设置,浇筑后的试件粘结滑移段只在混凝土试件中部,并且保证所测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剪应力尽量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T型滑槽15和槽口16处均设置有尺寸刻度(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加载框架的上下部钢板大小规格一致,分别设置有T型滑槽15和槽口16,T型滑槽15和槽口16的位置一致,T型滑槽15和槽口16处标出了尺寸刻度,尺寸刻度一致,通过调节钢筋6和T形钢拉条7的位置,使钢筋6和T形拉条7处于同一刻度处,来使加载装置准确对中。
采用上述装置的测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浇筑混凝土试件:在侧模模板中部钻孔,将钢筋6穿入试模中,并套上PVC管10,将PVC管10布置在两侧模模板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2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电涂油机漏涂检测系统
- 下一篇:加固结构中碳纤维剥离的监测预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