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完井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1757.7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军;马英政;柴希军;齐月魁;张东亭;黄满良;王玉珍;朱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3/122;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向深层、非常规油藏、隐蔽油藏发展,储层具有敏感性 强,低渗特低渗、微裂缝发育的特征,单井产量低,在完井过程中需要考虑压 裂措施改造。目前国内针对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平面储层变化大,非均质 性强的水平井采用多段压裂完井工艺技术,实现油气井增产效益最大化。
对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在完井过程中,固井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但是,现有技术是在下套管中注水泥来进行固井,其固井的质量及其稳定 性均较低,使得固井质量不合格的井在压裂施工时会引起压裂液串槽,导致地 层出砂、出水、地层垮塌,达不到压裂增产和稳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完井管柱,能够提高固井的质量,实现压裂增产和 稳产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完井管柱,包括套管、第一封隔器、第一滑 套、第一浮箍和浮鞋,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浮箍 和所述浮鞋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所述第一封隔器和所述第一滑套固定连接, 且所述第一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隔器之后,所述第一浮箍设置在所述第一滑 套之后,所述浮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箍之后。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隔器中设置有第一断开杆。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第二浮箍,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箍和所述浮鞋之间。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第二封隔器,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隔器之前;
第二滑套,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第二滑套和所述第二封隔器固定连接, 且所述第二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隔器之后。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第三封隔器,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隔器之前;
第三滑套,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第三滑套和所述第三封隔器固定连接, 且所述第三滑套设置在所述第三封隔器之后。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第四封隔器,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封隔器之前;
第四滑套,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第四滑套和所述第四封隔器固定连接, 且所述第四滑套设置在所述第四封隔器之后。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所述第二封隔器中设置有第二断开杆,所述第三封隔器中设置有第三断开 杆,所述第四封隔器中设置有第四断开杆。
可选的,所述完井管柱还包括:
顶替胶塞,设置在所述套管中,在所述顶替胶塞受到压力时,所述顶替胶 塞从所述套管中向下移动,使得所述顶替胶塞与所述第一浮箍连接。
通过一个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完井管柱,包括套管、第一封隔器、第一滑套、第 一浮箍和浮鞋,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浮箍和所述 浮鞋设置在所述套管中,且所述第一封隔器和所述第一滑套固定连接,且所述 第一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隔器之后,所述第一浮箍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套之 后,所述浮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箍之后,如此,由于在所述滑套的前部设置有 所述封隔器,当固井施工结束后,无需内管柱,从井口打压,使得所述封隔器 充填膨胀,而所述封隔器的膨胀会使得挤压注入的水泥,进而提高固井的质量, 能够有效防止层间窜槽,确保了油井的正常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 实现了压裂增产和稳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完井管柱固井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完井管柱中顶替胶塞与第一浮箍碰压的结构 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完井管柱中封隔器膨胀的结构图。
图中有关附图标记如下:
1——套管,2——第一封隔器,200——第一断开杆,21——第二封隔器, 210——第二断开杆,22——第三封隔器,220——第三断开杆,23——第四封 隔器,230——第四断开杆,3——第一滑套,31——第二滑套,32——第三滑 套,33——第四滑套,4——第一浮箍,41——第二浮箍,5——浮鞋,6—— 顶替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1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