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21726.1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雷灿伙;刘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9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式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使用过程中移动电源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容易出现由于待充电设备与移动电源分开造成无线线圈对位不准进而导致无法进行充电的现象,充电过程稳定性较差、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过程稳定且效率较高的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
一种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壳体,具有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磁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平行于所述充电面设置;所述磁体绕所述磁体的重心任意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的重合次数小于或等于一次;以及磁性物质,为能被磁体吸引的物质,所述磁性物质的形状与所述磁体的形状相同且为独立构件;所述磁性物质用于固定在所述待充电设备上,使得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性物质吸合后所述待充电设备固定在所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上且所述待充电设备内的充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内的充电线圈相对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和所述磁性物质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和所述磁性物质的形状均为非轴对称图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物质包括粘接层,用于粘接于所述待充电设备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和所述磁性物质的个数均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磁体的形状各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磁体分别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中的充电线圈的不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的充电面上与所述磁体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用于标记所述磁体所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记为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充电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磁体的形状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的输出接口以实现所述待充电设备和所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之间的有线充电。
上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通过磁体和磁性物质的相互吸合使得待充电设备固定在所述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上。因此,使用过程中移动电源和待充电设备之间不会分开且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以确保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内的充电线圈与待充电设备内的充电线圈一直处于对准状态,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并有效提高了充电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待充电设备上固定有磁性物质的一面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的充电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以及数码相机等具有内置可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为简化撰写,下文简称移动电源)100包括壳体110、电池120、控制电路板130、充电线圈140、磁体150以及磁性物质160。其中,电池120、控制电路板130、充电线圈140以及磁体150均设置于壳体110内部。
壳体110用于容纳移动电源100中的各元器件,并对各元器件形成一定的保护。壳体110设置有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200的充电面112,即移动电源100为待充电设备200充电时,需要将待充电设备200放置于该充电面112上。电池120用于存储电能并向待充电设备200提供电能。电池120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锂电池。控制电路板130与电池120、充电线圈130连接,从而对移动电源100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电路板130中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对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
充电线圈140设置于壳体110内。充电线圈140用于将电池120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磁能后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1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