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网状拓扑结构的电网事故处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1146.2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勇;李岩;刘轶;崔后振;武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状 拓扑 结构 电网 事故 处理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事故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网状拓扑结构的电网事故处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升高。电网一旦发生事故,如果不能正确、实时、全面地进行处理,势必给电网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实时、全面地处理电网事故(包括缩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及早恢复供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电网事故的处理主要是依托电网事故处理平台来实现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网事故处理平台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电网事故处理平台普遍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导致其普遍存在运行不稳定、可靠性差的问题,由此直接影响电网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实时性、全面性。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电网事故处理平台,以解决现有电网事故处理平台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网事故处理平台缺少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状拓扑结构的电网事故处理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网状拓扑结构的电网事故处理平台,包括若干个站端RTU、主二层交换机、备二层交换机、主前置服务器、备前置服务器、主数据库服务器、备数据库服务器、主监控终端、备监控终端、物理隔离网闸、数据发布服务器、第一总线、第二总线、第三总线;
其中,各个站端RTU、主二层交换机、备二层交换机两两相互连接构成网状拓扑结构;
主二层交换机、主前置服务器均与第一总线连接,且主二层交换机、主前置服务器、第一总线共同构成总线型拓扑结构;
备二层交换机、备前置服务器均与第二总线连接,且备二层交换机、备前置服务器、第二总线共同构成总线型拓扑结构;
主前置服务器、备前置服务器、主数据库服务器、备数据库服务器、主监控终端、备监控终端均与第三总线连接,且主前置服务器、备前置服务器、主数据库服务器、备数据库服务器、主监控终端、备监控终端、第三总线共同构成总线型拓扑结构;
主前置服务器、主数据库服务器、主监控终端、物理隔离网闸两两相互连接构成网状拓扑结构;
数据发布服务器与物理隔离网闸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各个站端RTU采集电网事故的特征数据(包括暂态数据、动态数据、稳态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主二层交换机。主二层交换机将接收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第一总线。主前置服务器通过访问第一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将获取到的特征数据同时上传至主数据库服务器、主监控终端、物理隔离网闸、第三总线。主数据库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特征数据进行存储。主监控终端对接收到的特征数据进行显示。物理隔离网闸将接收到的特征数据下发至数据发布服务器。数据发布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特征数据进行发布,由此实现电网事故处理。在此过程中,如果主二层交换机或主前置服务器发生故障,则各个站端RTU将采集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备二层交换机。备二层交换机将接收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第二总线。备前置服务器通过访问第二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将获取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第三总线。主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访问第三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对获取到的特征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获取到的特征数据上传至物理隔离网闸。主监控终端通过访问第三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对获取到的特征数据进行显示。如果主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故障,则备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访问第三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对获取到的特征数据进行存储。如果主监控终端发生故障,则备监控终端通过访问第三总线获取特征数据,并对获取到的特征数据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11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