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通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0806.5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童子权;杨亮;赵爱明;李昂;邓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ci 总线 伺服 通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通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伺服系统也称随动系统,属于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它用来控制被控对象的位置、速度和转矩,其自动地、连续地、精确地复现输入指令的变化规律。而随着电子电力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而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运算速度快,支持复杂的运动算法的特点,能实现高速度、高精度的位置伺服或轨迹跟踪控制的伺服控制系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在信号数据传送接口的设计中,PCI总线作为一种高速的计算机总线技术,在解决数据传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提供32位或64位数据宽度。在32位数据宽度下,可提供最大132MB/S的数据传输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高速、高性能板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只有符合PCI标准的板卡,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需要研发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的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速度快、兼容性好的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通用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通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工控机、CAN卡和远程数据模块;所述上位机用来显示数据并实现对系统实时操控;所述工控机采用PCI接口芯片方式,与CAN卡之间通过PCI总线进行连接,所述每个CAN卡具有四路通道,每一个通道通过CAN现场总线来连接一个远程数据模块,以实现对信号得采集以及对具体设备的控制。
所述上位机与工控机通过以太网来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CAN卡采用MCU芯片和FPGA芯片来实现PCI总线与CAN总线之间的数据交换。
该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为:用户利用上位机做出指令,通过工控机进行控制,并且由CAN卡从PCI接口到CAN接口的转换以及两种总线之间的数据转换,转换之后CAN卡控制相应的远程数据模块进行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PCI总线控制可以保证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完成指令,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在内部采用CAN总线控制,在保证运行速度的同时有效节约成本,PC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通过CAN卡进行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上位机;2、工控机;3、CAN卡;4、远程数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气液伺服通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1,工控机2、CAN卡3和远程数据模块4;所述上位机1用来显示数据并实现对系统实时操控;所述工控机2采用PCI接口芯片方式,所述工控机2与CAN卡3之间通过PCI总线进行连接,所述每个CAN卡3具有四路通道,每一个通道通过CAN现场总线来连接一个远程数据模块4,以实现对信号的采集以及对具体设备的控制。
所述上位机1与工控机2通过以太网来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CAN卡3采用MCU芯片和FPGA芯片来实现PCI总线与CAN总线之间的数据交换。
该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为:用户利用上位机1做出指令,通过工控机2进行控制,并且由CAN卡3从PCI接口到CAN接口的转换以及两种总线之间的数据转换,转换之后CAN卡3控制相应的远程数据模块4进行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PCI总线控制可以保证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完成指令,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在内部采用CAN总线控制,在保证运行速度的同时有效节约成本,PC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通过CAN卡进行转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需的硬件结构均有成熟芯片可以选择,并且在其作用的实现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计算机算法程序;但本实用新型只是对该控制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关系进行阐释,而不在于对计算机算法的改进,并且该实用新型中需要应用的软件算法在现有技术中完全可以有直接应用的例子,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0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物展示智能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硬件复位的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