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20651.5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良;马爱增;王国成;潘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08 | 分类号: | B01J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小球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和油品质量的升级,移动床装置在现代炼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床反应需要将催化剂制成具有一定直径的毫米级催化剂小球,以利于催化剂的传送和反应的进行。传统生产毫米级氧化物小球流程如下:将溶胶通过滴球盘滴入成型柱内,溶胶球在成型柱中收缩变圆,随后落入固化液中,在固化液中初步固化变硬,继续在固化液中老化一定时间,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及完善其他性质,达到指标要求,最后将球从固化液中取出,进行随后的干燥、焙烧工序。球的老化或是在成型柱内进行,或者转移至老化罐内进行。前者属于间歇式生产(间歇式滴球、间歇式成球),生产效率低,尤其借助水力出球的方式,由于成球呈胶状体,含有70%~80%的水分,特别容易变形、破碎,造成收率降低和球形度差;后者虽可连续滴球,但球在转移至老化罐过程,由于球很软极易导致球破碎,收率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该装置生产效率高、收率高和球形度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包括浆液罐、滴球器、成球柱、平衡柱、传送带、储液罐和干燥带,所述浆液罐、所述滴球器和所述成球柱依次连通,所述平衡柱与所述成球柱连通;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中,并且位于所述成球柱的正下方,所述干燥带与所述传送带连接,用于对来自所述传送带的氧化物小球进行干燥。
优选地,所述储液罐通过流体循环泵与所述平衡柱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体循环泵和所述传送带通过变频电机控制。
优选地,所述滴球器为滴头。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通过导向定位轮传动。更优选地,所述导向定位轮包括两对导向定位轮,第一对导向定位轮位于所述储液罐的下部,第二对导向定位轮位于所述储液罐的上部。所述第一对导向定位轮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对导向定位轮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上设有挡板,以防止氧化物小球从传送带上滑落。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为网状传送带,其网眼直径小于氧化物小球直径。
优选地,所述成球柱的高度为100-500cm。所述成球柱内上层为油相,油相优选为C6~C14的烃,油相下部为固化液,优选为氨水,氨水的浓度优选为5~15重量%。
优选地,所述成球柱下端设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干燥带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收集罐,该液体收集罐通过流体循环泵与所述平衡柱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成球与球的收集、干燥能够连续化操作,从而提高了成球效率和产率;平衡柱与成球柱之间相通,液位可控制,可避免成球柱内液位剧烈波动,从而提高成球的球形度;成球柱内初步固化的球落在传送带上后,可使球在固化液中满足老化条件的同时,实现氧化物小球与固化液的分离,避免了球破碎,产品收率高,并解决了常规操作中老化条件不一致的问题,产品性能稳定,重复性高;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制备氧化物小球,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降低物耗、能耗、人力及操作费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浆液罐2滴球器
3成球柱4平衡柱
5导向定位轮6传送带
7储液罐8流体循环泵
9干燥带10控制阀
11档板12干燥带液体收集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氧化物小球成型装置包括浆液罐1、滴球器2、成球柱3、平衡柱4、传送带6、储液罐7和干燥带9,所述浆液罐1、所述滴球器2和所述成球柱3依次连通;所述平衡柱4与所述成球柱3连通;所述传送带6设置于所述储液罐7中,并且位于所述成球柱3的正下方,所述干燥带9与所述传送带6连接,用于对来自所述传送带6的氧化物小球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0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