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19635.4 | 申请日: | 2015-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9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成;邹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电连接器有关,尤指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缆连接器主要由其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以供缆线延伸设置。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为缩短连接器插入的接头部位与缆线所占的长度及其空间,以往有将缆线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设计为相垂直者,藉以缩短前述所占的长度及其空间。
惟,由于一般电缆连接器为顾及其结构强度,以供用户可多次插拔并对其施加外力,故皆会采用如金属外壳加以包覆后,再以塑料射出包覆成型于其上。但对于上述插入方向与缆线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电缆连接器,由于其插接部位朝向连接器的侧向突出,因此外壳在结构设计上较无法提供足够插拔力与外力,因而有其缺失存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其透过内、外壳体共同包夹于连接器的焊接部与电路板等位置处上,以增加连接器的结构强度,并能承受使用者更多次的或更大外力的插拔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其透过外壳体进一步地相互扣合,而能确实使内壳体对连接器内部组件进行包覆,以增加其结构的稳固性。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用以连接一缆线,包括一插接本体、一内壳体、以及一外壳体;插接本体具有一插接部、一位于插接部末端的焊接部、以及一与焊接部作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具有一第一侧、以及相对的第二侧,缆线连接于电路板的第一侧;内壳体设于焊接部与电路板外,并供插接部突出;外壳体由电路板的第二侧包夹于内壳体上而扣合;其中,插接部介于电路板的第一侧与二侧之间的位置而由内壳体突出于外,且外壳体的扣合位置位于电路板的第一侧的二相邻处并介于插接本体与电路板的第一侧之间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结构与缆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插接本体1插接部10
基部100焊接部11
电路板12第一侧120
第二侧121内壳体2
内壳板20内侧板21
内端板22破孔220
连接端221包线夹23
嵌入端230嵌合端231
外壳体3第一外壳板30
外侧缘300扣部301
扣孔302第二外壳板31
卡扣缘310扣片311
外侧板32包线片33
缆线4包覆件40缓冲件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缆线4(如图4所示),包括一插接本体1、一内壳体2、以及一外壳体3;其中:该插接本体1可为任何型式或规格的电连接器,例如USBType-C,并具有一插接部10、一位于该插接部10末端的焊接部11、以及一与该焊接部作电性连接的电路板12。该插接部10用以与对接的连接器(图略)作插设,并与焊接部11间可形成一基部100,而该电路板12则具有一第一侧120、以及相对的第二侧121,该插接部10即由电路板12的第一、二侧120、121之间的一侧位置处突出,而上述缆线4则连接于该电路板12的第一侧120,以使插接部10的突出方向与缆线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该内壳体2可由金属材质制成,其设于上述插接本体1的焊接部11与电路板12外。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内壳体2可包含二内壳板20、以及一连接于二内壳板20之间而呈弯曲状的内侧板21,该二内壳板20分别夹置于焊接部11与电路板12的上、下处、甚至进一步夹置于插接本体1的基部100上、下处,且该二内壳板20之间相对于该插接部10处更可设有一内端板22,该内端板22上设有一破孔220,以供上述插接部10由该破孔220突出于内壳体2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9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组合式电连接器活动框架
- 下一篇:音频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