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药耗材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8113.2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钰姝;孙溦;曾冬梅;董梦晴;李彩;张光惠;况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22 | 分类号: | G06Q50/22;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药 耗材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耗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临床医生工作繁忙,而外科病人伤口或创面较多,医生在工作中时常出现所分管的多个病人需要多次换药的情况。换药所需的耗材种类多如:棉垫、纱布、绷带、消毒液等。医生需要来回领取耗材,耗费大量时间成本。
2、为培养新生代医疗后备人才,科室会接受大量新聘医生和(或)进修医生。他们对各种换药方式(如大换药、特大换药)等所需使用的耗材数量及种类容易混淆,难免出现医嘱和实际使用的耗材数量及种类不符,导致影响成本控制或影响病人利益的情况。
3、急诊病人流动量大,就诊时间极不固定,24h内随时会接诊大量需要换药的病人。而临床一线护士紧缺,如派专人时刻管理换药室,增加人力成本,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药耗材智能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换药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箱和控制处理器,所述存储箱包括若干个存储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输入面板,每个存储单元包括箱体、箱盖和扣合箱体与箱盖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输入面板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该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和用于检测存储单元是否有物品的检测单元,所述显示屏和检测单元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包括能供手指按压的棱镜3,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棱镜3内侧的导电件4、与该导电件4相连接的检测电路、向棱镜3方向发出红光的红光源6以及用于接收棱镜3反射的红光的接收结构5,所述导电件4、检测电路以及按压在棱镜3上的手指能形成回路且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回路中的参数变化并将变化信息发送给控制处理器,所述接收结构5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存储有使用者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和用于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读卡器,所述读卡器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每个存储单元底部的称重仪,所述称重仪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存储单元内的超声波传感器或微波传感器或者同时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使用智能管理系统后,当医生下达医嘱后,机器可自动识别,自动打包弹出和医嘱相对应的耗材,实现全智能化,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2、相对于对人员进行管理而言,使用智能化系统更加精准、高效。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为身份识别单元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换药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箱和控制处理器,所述存储箱包括若干个存储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输入面板,每个存储单元包括箱体、箱盖和扣合箱体与箱盖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输入面板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该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和用于检测存储单元是否有物品的检测单元,所述显示屏和检测单元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存储单元用于存放根据医嘱准备好的耗材,身份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使用者的身份,输入面板用于输入编码,该编码代表了病人的编号。当医生需要拿取耗材时,首先使用身份识别单元完成身份的识别,然后根据病人的编号利用输入面板输入病人的编号,此时,扣合箱与箱盖的电子锁自动打开,医生取出耗材,关闭箱盖。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存储单元内的物品是否存在,当检测单元用没有物品时,设置于耗材管理室的显示屏将耗材使用情况予以显示(例如显示屏上设置一闪烁单元,当存储单元内没有物品时,所对应的闪烁单元开始闪炼油),管理人员根据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补充。
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8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禁控制箱
- 下一篇:基于云平台的自动诊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