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6090.1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聪;刘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行走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 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燃油型汽车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例如,传统燃油型汽车以汽油为能源,汽油则主要从石油中获得的,而石油 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长远来看,以汽油为能源的汽车,必然会随着 时代发展而逐步淘汰。同时,汽油燃烧时,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环境,降低空 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其中电动汽车已成 为目前发展的重点。具体地,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 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 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然而,目前,针对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例如,为电动汽车进 行充电的充电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且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成本较 高,占地面积较大,且充电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以克 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其包括:充电端和可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 的集电杆;
所述充电端包括:渐入模、模拟导线和充电导线,所述渐入模一端形成 渐入区,所述渐入区具有入口,所述渐入区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渐入模另 一端形成已入区,所述渐入区与所述已入区相连通,所述模拟导线和充电导 线位于所述已入区中,所述模拟导线一端靠近所述渐入区设置,另一端与所 述充电导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充电导线的另一端自所述已入区中伸出;
所述集电杆可自所述入口伸入所述已入区中,并与所述模拟导线电性连 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模拟导线的数量 为两条,所述充电导线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模拟导线相对设置,并保持距离, 两条充电导线分别与所述模拟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电动汽车行走充 电装置还包括内膜,所述内膜一端位于所述已入区中,并位于所述充电导线 之间,所述内膜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渐入区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内膜位于所述渐 入区部分的直径,按照朝向所述入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内膜的中心轴线 与所述充电端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集电杆设置在相 应电动汽车上,所述集电杆为伸缩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其建设于汽车行车道右侧的充电区域中, 所述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包括:车道隔离墙、架线杆、充电装置以及供电 装置;
所述架线杆为多个,多个架线杆间隔设置于所述车道隔离墙上,任一架 线杆上设置有所述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 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架线杆上还设置 起固定作用的倒U形横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任一架线杆上设置有两 组充电装置,所述两组充电装置分别对应不同高度的充电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所述充电区域还设置 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入口处设置有刷卡区,所述车辆出口处设 置有结算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 走充电装置及系统可实现电动车的快速充电,且建设成本低,在不改变任何 交通法规的情况下可在现有公路上实施,不占用土地资源,便于推广,有利 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同时减少了充电站服务人员费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6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紫外聚酯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前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