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1424.6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任家顺;杨鹰;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原 海洋 气候 环境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气候环境模拟可使普通体验者直接真实的体验各种气候环境对人体的感官刺激,提高对各种极端气候的认识,也可对极端气候受伤患者或恐惧人员再现相同气候环境,加快受伤患者治愈周期,消除恐惧人员恐惧心理,尽快康复,另外,对科研工作者提供实践机会,从而提供珍贵的科研信息。
现阶段,模拟气候环境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其模拟的气候环境比较单一,比如,申请号为CN201420292191.9,名称为一种高原模拟舱的实用新型专利,能模拟高原气候环境,但不能模拟海洋气候,而申请号201410144150X,名称为一种轴向密封的卡箍快开卧式深海模拟舱的实用新型专利,能模拟深海气候环境,但不能模拟高原气候,这使得体验者只能进行单一环境的体验,不能进行复杂多气候环境的体验。若进行不同气候环境的体验,则需不同设施进行多次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验成本和设施的制造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模拟舱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一套模拟舱即可模拟多种气候环境,从而减少体验成本和设施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可一次性进行多种气候环境的模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模拟气候单一存在的体验成本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包括高原模拟舱,还包括海洋模拟舱,所述海洋模拟舱固定设置在高原模拟舱的正下方;
所述高原模拟舱内设有供气系统、喷淋系统、温控系统、太阳光发生器、制冰系统、制雾系统及噪声系统,
所述海洋模拟舱内设有供气系统、喷淋系统、温控系统、海水循环系统、海浪发生装置、异味发生装置及噪声系统。
进一步,所述高原模拟舱与海洋模拟舱之间设置有可将体验者运送至海洋模拟舱的转运结构。
进一步,所述转运结构包括设置在高原模拟舱舱底的人行出口和设置在人行出口下方于海洋模拟舱内的运输装置。
进一步,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载人平台、驱动载人平台上下运动的伸缩机构和设置在所述载人平台和所述伸缩机构之间的连接支架。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为多级液压缸或气缸。
进一步,所述人行出口上设置有自动开闭门。
进一步,所述海浪发生装置为驱动叶轮或螺旋桨。
进一步,所述高原模拟舱和海洋模拟舱内设置有全视角视频系统和可360°旋转的摄像头,所述全视角视频系统包括球形显示器与舱外信号源连通的通讯数据线。
进一步,所述高原模拟舱及海洋模拟舱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装置及智能报警系统。
进一步,还包括佩带于体验者身上的生命体征仪和体征信息发送装置,以及对体验者生命体征信息及室内环境信息进行接收并适时调整不同气候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原、海洋模拟舱,可同时实现模拟高原、海洋等各种极端气候环境,让不同检验者可一次性体验高原、海洋等各种极端气候环境:使普通体验者提高对各种极端气候的感官认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珍贵的科研信息,同时可消除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受伤人员对极端气候的恐惧心理,从而加快治愈周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模拟气候单一存在的体验成本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2、通过设置全视角视频系统,可提供与模拟气候条件相匹配的音频和视频画面,增强体验者的真实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载人平台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1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辆驾驶人培训的实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民航CBT多媒体信息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