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0829.8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5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邓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伦胜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35300 湖北省黄冈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主 排脂式 双向 密封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中旋转轴用轴承箱或齿轮箱润滑油迷宫密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转动轴中的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迷宫密封是在转动轴周围设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行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 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被密封介质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 目的的装置。由于迷宫密封的转子和机壳间存在间隙,无固体接触,并允许有热膨胀, 因此适应高温、高压、高转速频率的场合,这种密封形式被广泛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 压缩机、鼓风机的轴端和各级间的密封。然而,在有些特定的工况下,密封腔中的润滑 油脂是要求进行新旧循环的,这就要求在平常的运转过程中,密封装置能够将密封腔中 老化的油脂排出,从而为新油脂添加提供空间。尤其是在大轴径设备中,采用润滑脂润 滑时难以实现对油脂适时更新,故必须采用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方式,将废脂挤出来。然 而,目前的密封装置大多数直接在静环上设置排脂孔,但是由于排出油脂的同时,外界 的污物也能够由排脂孔进入密封腔,因此,在使用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该装置既能够自主排脂,同时又可以阻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密封腔,其密封性能十分优 良、使用寿命长久。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至少包括静环以及套在转动轴上且随轴旋转 的动环,静环的圆周上设置有定位台阶,静环通过定位台阶固定安装在外部设备上,所 述的动环由靠近密封腔的左动环和靠近外界的右动环组成,左动环和右动环固定连接为 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左动环的截面呈C字型,右动环的截面呈反C字型,右动环和左动 环均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环,其中内环与转动轴相接触,外环套在内环上,连接环 将内环和外环固定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外环的一端与连接环固定,其另一端上设置有 密封齿环A,所述的左动环以及右动环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导流孔槽,所述的导流孔槽 位于密封齿环A以及外环上,所述密封齿环A的两侧上设置有沿径向均匀分布的刮油槽;
所述的静环的截面呈工字型,静环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均设置有相对凸起的密封齿 环B,其中左动环卡在静环的左侧,且左动环的外环和密封齿环A位于静环左半部的密 封齿环B内,右动环卡在静环的右侧,且右动环的外环和密封齿环A位于静环右半部的 密封齿环B内,右动环和左动环共同与静环之间形成有曲折的储液槽,静环的底部设置 有排脂孔槽,所述排脂孔槽的两端分别与储液槽和外界连通,密封腔中的油脂由动环与 静环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储液槽,储液槽中的油脂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经过排脂 孔槽流向外界。
所述的定位台阶位于静环外圆周的中间部位上,静环上设置有注脂孔,所述注脂 孔位于定位台阶的右侧,注脂孔的一端通向外界,注脂孔的另一端与储液槽连通。
排脂孔槽的下方设置有集油盒,集油盒安装于静环上,用于收集从排脂孔槽中排 出的废弃油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 供的密封装置在使用时,密封腔中的润滑油脂会进入左动环与静环之间的储液槽中,润 滑油脂先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底部,流至导流孔槽处,由于此处的密封齿环A上设置 有刮油槽,因此油脂被旋转的密封齿环A刮进刮油槽中并随之旋转,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油脂被甩进静环上的密封齿环B形成的储油槽中,然后油脂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 底部,再经由静环底部设置的排脂孔槽流向外界,达到自主排脂的目的。同样,外界的 冷却水及污物会进入右动环与静环之间的储液槽中,冷却水先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底 部,流至导流孔槽处,被旋转的密封齿环A刮进刮油槽中并随之旋转,受到离心力的作 用,被甩进静环上的凹槽中,然后在重力作用下直接经过排脂孔槽流回外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主排脂式双向密封隔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静环,2-右动环,3-左动环;4-定位台阶;5-内环;6-外环;7-连接环;8- 密封齿环A;9-密封齿环B;10-注脂孔;11-导流孔槽;12-储液槽;13-排脂孔槽;14- 刮油槽,15-集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伦胜,未经邓伦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0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