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充气的折叠式救生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06341.8 | 申请日: | 2015-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征 |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充气 折叠式 救生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救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充气的折叠式救生圈,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属于B63C9/08·救生浮体类目。
背景技术
据我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平均每天150人,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采取有效的救生手段,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的游泳圈、救生衣体积大,游泳者穿着后体型臃肿、行动不便,游泳者不愿意使用,这是导致意外频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怎样缩小救生设备的体积,既能让游泳者在佩戴时不感到累赘,又能在危险发生时及时发挥救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现有技术的一种做法是:把未充气的气囊做成背心形式系在使用者身上,并与压缩空气钢瓶相连。使用时,打开压缩空气钢瓶的开关,使压缩空气进入气囊内部,气囊膨胀后形成救生圈,为使用者提供浮力。这种做法相比传统的救生衣、救生圈,体积是减小了。但是由于压缩空气钢瓶的存在,使得重量大大的增加,而且压缩空气钢瓶凸出在体表,游泳者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充气的折叠式救生圈,实现外形小巧,让游泳者在佩戴时不感觉累赘,在使用时自动充气变成救生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充气的折叠式救生圈,该救生圈包括:气体发生装置、U型折叠气囊、充气管、松紧带。U型折叠气囊的U型开口处通过松紧带连接,形成环形腰带状结构。气体发生装置与充气管固定在松紧带上。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充气管与U型折叠气囊连接。
其中,U型折叠气囊在平时不填充任何气体,囊壁折叠平贴成带状,通过松紧带连接形成环形腰带状。
其中,气体发生装置为一扁平盒状容器,两端各有一个密封储药室,中间有一圆盒状的储水盒,可以自身几何中心为轴转动。
其中,两端的密封储药室分别贮藏硫酸铝粉末和碳酸氢钠粉末。储水盒上、下盒壁上设置进水孔,浸在水中时可自动充满水。
其中,将储水盒旋转90度后,储水盒将两端的密封储药室连通,同时封闭进水孔。两端贮藏的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快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充气管填充U型折叠气囊,使之膨胀变成救生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不需要沉重的压力钢瓶作为容器。产品重量轻,外形扁平、贴身,不会给游泳者累赘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U型折叠气囊;2、松紧带;3、充气管;4、气体发生装置;5、储水盒;6、储药室;7、旋转把手;8、活动锁舌;9、固定锁舌。
图2是U型折叠气囊的剖面图。
图3是气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救生圈由气体发生装置、U型折叠气囊、充气管、松紧带共同组成,其中,松紧带的两端分别与U型折叠气囊的两端连接,共同组成环形腰带状结构,气体发生装置固定在松紧带之上,充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气体发生装置与U型折叠气囊;气体发生装置内设两个密封储药室,分别贮藏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后,气体发生装置内贮藏的化学药剂互相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通过充气管进入到U型折叠气囊内部,使U型折叠气囊膨胀变成救生圈。
如图1所示,U型折叠气囊和松紧带共同组成环形腰带状结构,气体发生装置固定于松紧带之上,通过充气管与U型折叠气囊相连接,共同组成本发明。如图2所示,气囊未充气时,外侧的气囊壁呈阶梯状折叠,与内侧的气囊壁津贴,共同形成U型扁平带状结构。如图3所示,整个装置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密封储药室,分别填充硫酸铝粉末和碳酸氢钠粉末。装置中间有一个圆形扁盒状储水盒,储水盒能以自身的轴心为中心转动。储水盒的上、下四分之一的盒壁上设置了进水孔,浸在水中的时候,水能从进水孔进入圆盒内部。储水盒的左、右四分之一的外壁是无孔的,能够封闭左右两个密封储药室,不让硫酸铝粉末和碳酸氢钠粉末与外界接触。旋转把手采用莲花状防滑设计,帮助使用者顺利启动气体发生装置。活动锁舌和固定锁舌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够旋转把手到合适的位置。
结合附图,可以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游泳者在进入水中之前,把本实用新型像腰带一样系在腰间,保持气体发生装置位于身体的前方或其他手可方便操作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征,未经李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6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管型船用螺旋桨
- 下一篇:救生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