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3409.7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合刚;宋磊;姜进宪;王斯晗;高宇新;高正明;赵成才;王登飞;付义;高晶杰;蔡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16;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合成 丁烯 树脂 搅拌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 搅拌式聚合釜。
背景技术
搅拌式反应器是目前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冶金等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反应器,是流体进行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并进行化学反应的重要单元设备, 具有操作灵活、混合效果好、多相间接触面积大等特点。
聚丁烯-1树脂(PB)是由1-丁烯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 的抗冲击能力、抗蠕变性、耐环境应力、耐热性、耐沸水蒸煮性、透明性及无 毒等特性,可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器具、食品包装等领域。目前,在聚丁烯-1 树脂的生产过程中,聚合反应物料存在多种粘度和相态的变化,在反应初期为 较低粘度的流体,随着聚合度的增大,物料粘度逐渐增大,当聚合反应达到终 点时,物料从熔融状态冷却结晶成为固态颗粒或粉末状。在整个合成过程当中, 一方面反应放热量较大,需要将热量快速有效的撤出,另一方面随着粘度的逐 渐增大,有可能会出现粘釜的现象,同时物料状态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也为搅拌 的强度和功率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反应物料还需要与催化剂快速的均 匀混合以实现聚合度的均一。以上诸多问题和需求,使得能够适应聚丁烯-1 树脂生产过程的聚合釜的设计和开发成为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 搅拌式聚合釜,包括:
一聚合釜本体;
一内置于所述聚合釜本体的搅拌轴,
多个搅拌器,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器为多个螺带式搅拌器和锚 式搅拌器,所述螺带式搅拌器位于所述搅拌轴上部,所述锚式搅拌器位于所述 搅拌轴的底部,所述螺带式搅拌器的叶片表面为平面;
一用于实现热量交换和转移的釜体夹套,所述釜体夹套设置于所述聚合釜 本体的外侧。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包括:所述螺带式 搅拌器还包括多个拉杆、至少一对立杆,所述拉杆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搅拌轴 垂直连接;所述立杆对称设置于相邻两拉杆之间,与所述拉杆构成一框型结构。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包括: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螺带式搅拌器还包括一拉杆、一对立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搅拌轴垂 直连接;在拉杆两端垂直该拉杆设有对称设置一对立杆,且所述立杆与所述搅 拌轴平行,所述立杆与所述拉杆构成一U型框型结构。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每一所述螺带式搅 拌器上的叶片个数为2个,两所述叶片分别沿着所述框型结构的对角线连接且 位于所述框型结构的两侧。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每一所述螺带式搅 拌器上的叶片个数为2个,两所述叶片分别沿着所述U型框型结构的对角线连 接且位于所述U型框型结构的两侧。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所述螺带式搅拌器 上的叶片的宽度为所述聚合釜本体直径的0.05~0.15倍,所述叶片的平面与水 平面的倾角范围为30度~60度,且所述叶片的轮廓与聚合釜本体的壁面外形 相一致。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所述锚式搅拌器的 轮廓与聚合釜本体的封底的轮廓保持一致,并与所述封底的内表面保持较小的 间距,所述间距大小为聚合釜本体直径的0.05倍。
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聚丁烯-1树脂的搅拌式聚合釜,还设有多个用于促 进聚合釜本体的壁面处物料流动和强化换热的刮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立杆 上,所述刮板沿聚合釜本体的轴向设置。
所述的一种聚合釜,所述锚式搅拌器的轮廓与聚合釜本体的封底的轮廓保 持一致,并与所述封底的内表面保持较小的间距,所述间距大小为聚合釜本体 直径的0.05倍。
所述的一种聚合釜,还设有多个用于促进壁面处物料流动和强化换热的刮 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立杆上,所述刮板沿聚合釜本体的轴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3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包碱性炉衬的烘烤方法
- 下一篇:昼夜节律紊乱治疗仪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