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3129.6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民龙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3/047 | 分类号: | C01G23/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6504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漂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钛白粉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液沉降池的漂 浮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钛白粉是最重要的无机颜料和化工原料之一,作为一种不透明的颜料,广 泛应用于涂料、造纸、塑料、橡胶、乳胶漆、印刷油墨、化纤等行业;作为一 种化工原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搪瓷、电容器、冶金、电焊条等领域。在钛白粉 的生产过程中,酸解后的钛液在沉降池中澄清后,清液通过沉降池底部的管道 泵至下一工序。由于沉降池中的混合溶液中含有大量泥浆和未反应完全的钛矿, 以及酸解罐掉落的碎耐酸砖,一方面容易造成泵的叶轮损坏,泵的进口管道堵 塞,另一方面泵也很容易将泥浆抽出来,严重影响下一工序的质量控制。因此 需要一种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钛液沉降池 的漂浮出料装置,防止杂物对泵的叶轮损坏和泵进口管道堵塞,且能抽出不含 泥沙杂质的钛液,提高后续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包 括漂浮于沉淀池内的浮标装置、离心泵和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装置 包括浮标体,浮标体上方设有浮标主连接管,下方设有取液管;浮标主连接管通 过软管与储液罐相连通,储液罐通过连接管道与离心泵相连接。
较优的,所述浮标体和取液管由耐腐蚀塑料材质制成。
较优的,所述储液罐顶部设有通气管,底部设有排污口。
较优的,所述浮标体上设有配重块,取液管管口处于液面下20~50厘米。
较优的,所述离心泵为耐腐蚀离心泵,该离心泵两端还连接有截止阀。
所述浮标体呈矩形、正方形或圆形。
所述排污口处及取液管管口处还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漂浮于 沉降池液面上的浮标装置进行取液,避免了现有的通过沉降池底部取液而引起 杂物对泵的叶轮损坏和泵进口管道堵塞,能抽出不含泥沙杂质的钛液,提高后 续产品质量。浮标体上设有配重块,可使取液管管口处于液面下位置可调,提 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此外该装置利用密封的储液罐产生负压,将沉淀池内 的钛液通过取液管自动吸到储液罐内,也减少了离心泵的部分功耗,起到了节 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浮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沉淀池,2-浮标装置,21-取液管,22-浮标体,23-浮标主连接管, 3-软管,4-储液罐,5-通气管,6-排污口,7-离心泵,8-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钛液沉降池的漂浮出料装置实施例,漂浮出 料装置包括漂浮于沉淀池1内的浮标装置2、离心泵7和连接管道,浮标装置2 包括浮标体22,浮标体22上方设有浮标主连接管23,下方设有取液管21;浮标 主连接管23通过软管3与储液罐4相连通,储液罐4通过连接管道与离心泵7 相连接。该实施例的浮标体22呈正方形,底部设有5个取液管21。离心泵7为 耐腐蚀离心泵,该离心泵7两端还连接有截止阀8。浮标体22和取液管21由耐 腐蚀塑料材质制成,本实施例采用PVC材料制成。储液罐4顶部设有通气管5, 底部设有排污口6。浮标体22上设有配重块,可根据液面进行调节,使取液管 21管口处于液面下20~50厘米。排污口6处及取液管21管口处还设有过滤网, 用于杂质过滤,防止杂物对泵的叶轮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民龙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富民龙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3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