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2972.2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司家勇;肖敏;黄斌杰;杨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比重 金属材料 疲劳 损伤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采用电子拉伸试验机对金属试件进行加载,然而对于金属试件在长度方向的形变是关键的测量量,形变量采用位移测量装置测量,现有的位移测量装置如电感式位移测量仪等精度很低,无法满足测量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该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具有新型的位移测量装置,检测精度高。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对试件加载负荷的电子拉伸试验机,电子拉伸试验机上设有位移测量装置;
所述的位移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支板(2)、转轴(3)、线轮(4)、拉线(5)、增量式光电编码器(7)、绝对式光电编码器(9)和旋转复位器(8);
支板为2块,支板竖直固定在底座上;2块支板平行布置;
转轴通过2个轴承分别安装在2块支板上;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转轴上设有所述的线轮;拉绳的一端绕装在线轮上,拉绳的另一端与电子拉伸试验机的活动横梁(6)相连;
所述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均套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一个端部插装在所述的旋转复位器中。
旋转复位器为带发条的旋转复位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分别位于线轮的两侧。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选用HTR-3A-1000型光电编码器,其分辨率可达1000脉冲/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由于所采用的光电编码器测量精度很高,所以能准确地测量出试件的形变量,为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测试提供良好的测试条件,而且,采用两种类型的光电编码器,即综合了两种光电编码器的优点,一旦其中一个光电编码器出现故障,另一个光电编码器可以作为备用,另外,采用发条式旋转复位器为转轴的旋转提供反作用力,构思巧妙,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座,2-支板,3-转轴,4-线轮,5-拉线,6-活动横梁,7-增量式光电编码器,8-旋转复位器,9-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比重法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对试件加载负荷的电子拉伸试验机,电子拉伸试验机上设有位移测量装置;
所述的位移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支板2、转轴3、线轮4、拉线5、增量式光电编码器7、绝对式光电编码器9和旋转复位器8;
支板为2块,支板竖直固定在底座上;2块支板平行布置;
转轴通过2个轴承分别安装在2块支板上;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转轴上设有所述的线轮;拉绳的一端绕装在线轮上,拉绳的另一端与电子拉伸试验机的活动横梁6相连;
所述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均套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一个端部插装在所述的旋转复位器中。
旋转复位器为带发条的旋转复位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分别位于线轮的两侧。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选用HTR-3A-1000型光电编码器,其分辨率可达1000脉冲/圈。
工作原理说明:活动横梁上升时,拉绳带动转轴正向旋转,则光电编码器输出正向的计数脉冲,实现正向位移的测量,同时旋转复位器中的发条积蓄弹性势能;活动横梁下降时,旋转复位器中的发条所积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带动转轴反向旋转,使得拉绳绷紧。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具有精度高的特点,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具有直接读出数值无需计数器的特点,因此,集成了这两种光电编码器的特点,不但能保障测量的高精度,还能防止数据被误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2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