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超载智能监控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7992.5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陆珉;赵宏涛;杨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珉;赵宏涛;杨凤波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超载 智能 监控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超载监控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公路客运是旅客出行的主要形式,由于乘客众多和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客车超载现象屡禁不止。超载的客车很容易发生事故,客车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制止客车超载,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来对客车超载进行管理。虽然这些政策法规和稽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客车的超载现象,但根据调查,超载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此,在采取行政监督管理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客车超载现象进行控制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用性的。
目前,大多数客车没有装备能够准确的计算乘客人数,并消除超载现象的智能监测装置。实用新型(CN202357882U)公开了“一种客车超载监控装置”,但是该实用新型仅采用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检测乘客上下车行为,存在很多误判的情况,使得乘客人数的计算变得不准确,大大的降低了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超载智能监控装置。该装置通过多种传感器对上、下车人数进行智能检测,了解客车的实际载客人数,通过单片机判断客车是否超载,超载则执行报警、锁定车辆、通知上级管理机构等动作,能够有效的监控客车超载现象,避免因超载引起的交通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客车超载智能监控报警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车门状态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汽车锁定电路、显示器、无线通讯模块和微处理器,压力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车门状态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器、汽车锁定电路、显示器和GPRS通讯模块。
该装置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上车、下车人数和车辆状态,通过微处理器智能判断客车是否超载。如果超载,则进行声光报警,同时锁定汽车发动机,通过GPRS通讯模块通知管理机构。该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客车超载现象,避免超载引起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锁定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车门状态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超载智能监控报警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车门状态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汽车锁定电路、显示器、无线通讯模块和微处理器,压力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车门状态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器、汽车锁定电路、显示器和GPRS通讯模块。
其中:微处理器采用STM8L151型单片机。该型号单片机专门为汽车应用设计,具有性能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压力传感器采用YZC-665型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客车车门踏板下,其输出的信号可以直接接入单片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采用HC-SR50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HC-SR50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在车门内侧,HC-SR501是专门用于检测人体辐射红外线的传感器,当它探测到人体时,输出高电平,当没有探测到人体时,输出低电平。当乘客上车时,首先踏上客车踏板,YZC-665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重量,该信号标记为1;然后当人进入车门,HC-SR50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高电平,该信号标记为2。单片机接收到信号的顺序为1-2时,表明有乘客上车,乘客数量加1;当单片机接收到的信号顺序为2-1时,表明有人下车,乘客数量减1。车门状态传感器是用于判断车门是否打开。当车门打开时,才进行上述的人员计数动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排除一些干扰信号,提高人员计数的准确性。
STM8L151型单片机对乘客人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当前乘客人数通过LED显示器显示。当客车上实际人数超过客车额定人数时,则执行声光报警,同时通过汽车锁定电路锁定汽车发动机。GPRS通讯模块采用SIM-900A型GPRS模块,该模块集成度高,使用方便,稳定可靠,单片机通过TTL电平的串口可以直接与模块连接。通过GPRS通讯模块可以将汽车超载情况通知管理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珉;赵宏涛;杨凤波,未经陆珉;赵宏涛;杨凤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7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机停运故障自动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pos机终端打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