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6313.2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峰;聂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领军节能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H01M2/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软包装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锂离子电池也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电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比能量等优势明显,且外形和容量可任意定制,更换型号成本低;圆柱型电池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等优点,金属外壳比较重,变型号不灵活,而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则结合上述两者的优点,将圆柱型电池外壳改为软包装,因此比能量、安全性、变型号经济性均得到改善,因此在数码、航模、军工、电动车等领域应用日益扩大;
随着数码产品的日益改进,市场对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传统型的锂离子电池只能将极耳从极片两端改到极片中间位置、增加一定的导电剂比例、适当降低正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等方式来改变,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和极耳尺寸很难做较大改动,且极耳需要焊接到极片上,产品制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因此倍率性能很难达到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倍率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解决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低、制作困难的缺点。
一种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圆柱电芯及铝塑膜,所述圆柱电芯是由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通过隔膜隔开卷绕而成;所述正极极片上切割有多个铝箔极耳,负极极片上切割有多个铜箔极耳,极耳间距根据圆柱电池设计直径进行计算,使得极片卷绕过程中极耳内层与外层重叠;所述铝箔极耳与铝带连接,所述铜箔极耳与镍带连接,外围分别设置高温胶带,并分别沿圆柱电芯内缘弯折并与圆柱电芯固定连接;所述铝塑膜封装于圆柱电芯和极耳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极耳柱与铝带平整叠加采用焊接连接,所述铜箔极耳柱与镍带采用平整叠加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区以外部分裁切整齐,焊接连接区外围设置高温胶带。
进一步的,在极片上采用模切或激光切割得到极耳。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极片上涂布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中主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中一种或两两混合,或者选用磷酸铁锂;导电剂为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极片上涂布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中主材料为中间相炭微球,导电剂为石墨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结构,采用多极耳切割或模切的方式,无需在极片内部焊接极耳,可以有效缩小卷绕电池直径,便于成型;多极耳卷绕结构可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内阻,便于极耳与铝塑膜的封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极耳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卷绕电芯双侧出极耳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卷绕电芯双侧极耳焊接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卷绕电芯双侧极耳与铝塑膜封装图。
图中标注:1、极片,2、极耳,21、铜箔极耳,22、铝箔极耳,3、圆柱电芯,41、镍带,42、铝带,5、铝塑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倍率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结构包括圆柱电芯3及铝塑膜5,所述圆柱电芯是由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通过隔膜隔开卷绕而成;所述正极极片上切割有多个铝箔极耳22,负极极片上切割有多个铜箔极耳21,极耳间距根据圆柱电池设计直径进行计算,使得极片卷绕过程中极耳内层与外层重叠;所述铝箔极耳与铝带42焊接连接,所述铜箔极耳与镍带4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区以外部分裁切整齐,焊接区外围分别设置高温胶带,并分别沿圆柱电芯内缘弯折并与圆柱电芯固定连接;所述铝塑膜包裹于圆柱电芯和极耳的外围。
所述高倍率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正极材料搅拌均匀后在铝箔上涂布、辊压制得正极极片,然后在正极极片铝箔空位上切割出多个铝箔极耳22并段切;同样的将负极材料搅拌均匀后在铜箔上涂布、辊压制得负极极片,然后在负极极片铜箔空位上切割出多个铜箔极耳21并段切。极片上的极耳间距及数量可根据圆柱电池设计直径进行计算,确保极耳内层与外层重叠,以方便极耳与镍带或铝带焊接。所述极耳的切割方式采用模切或激光切割;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极耳切割或模切的方式,无需在极片内部焊接极耳,可以有效缩小卷绕电池直径,便于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领军节能与新材料研究院,未经青岛领军节能与新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6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侧封封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锂电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