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针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3943.4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9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翠萍;莫保章;王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67 | 分类号: | G01R1/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卡,应用于微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技术中,半导体硅片在完成所有制程工艺后,需要针对硅片上的各种测试结构进行电性测试,即晶片允收测试(WAT测试,WaferAcceptanceTest)。通过对WAT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半导体制程工艺中的问题,帮助制程工艺进行调整。通常,在晶圆制程完成后,对晶圆进行晶片允收测试。通过探针卡上的探针与晶圆芯片上的焊垫或凸块直接接触,引出芯片讯号,再配合周边测试仪器与软件控制达到自动化量测的目的。探针卡通常需要固定在探针台上,探针卡的取放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现有技术的探针台向下凹陷,形成与探针卡相对应的圆槽,即探针卡放置区域。为了方便取放探针卡,在圆槽边缘上设置有凹槽,同时,在圆槽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固定点,用于固定探针卡。由于凹槽的深度与探针卡的厚度相同,同时探针卡表面没有把手或其他着力点,使得探针卡的取放非常不方便,还容易将置于探针卡及探针台之间的防漏电纸连带取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放置,也可能造成防漏电纸被撕坏,导致更多的颗粒污染。而且,在将探针卡通过固定点固定时,只能通过凹槽调节位置,非常不便。采用现有技术,在取放探针卡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快速、便捷取放的探针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探针卡,包括PCB基板和取放杆,所述PCB基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取放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取放杆与连接孔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PCB基板中心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取放杆采用截面为T形的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柱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下圆柱和上圆柱,所述下圆柱直径与连接孔直径相互固定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圆柱直径为3~5mm,高度为10~12mm,所述上圆柱直径为13~15mm,高度为5~7mm。
优选的,所述PCB基板上设置有PCB线路和探针,所述探针和PCB线路连接且分别位于PCB基板的两个面上,所述PCB基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探针台上的固定件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和连接孔与PCB线路彼此独立。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PCB基板中心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取放杆采用有机玻璃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卡在PCB基板的连接孔上连接取放杆,通过取放杆连接整个探针卡,在取放探针卡时,只需要通过取放杆进行施力,即可带动整个探针卡进行移动,也可以通过取放杆调整探针卡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了取放探针卡的时间和精力,具有快速、便捷取放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探针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PCB基板;20、取放杆;21、上圆柱;22、下圆柱;3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卡,包括PCB基板10、PCB线路、探针和取放杆20,所述PCB基板10上设置有PCB线路和探针,所述探针和PCB线路连接且分别位于PCB基板10的两个面上,所述PCB基板10上设置有固定孔30和连接孔,所述固定孔30与探针台上的固定件相对应,所述连接孔与取放杆20连接。所述固定孔30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PCB基板10中心的两侧。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PCB基板10中心的两侧。在测试时,探针卡固定放置在探针台上,PCB线路面朝上,与周边测试仪器连接,探针面朝下,与晶圆上的集成电路接触连接,共同构成晶片允收测试的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