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仿棉面料的长丝纱纺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3880.2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6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中;高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D01H5/70;D01H5/8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12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面料 长丝 纺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长丝仿棉面料用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仿棉面料的长丝纱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优异的吸湿性、柔软性、保暖性等服用性能,使棉纤维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纤维,占世界纺织原料的50%左右。以天然高分子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得到的纺织原料,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较棉花的生长周期更短,原料的生产速度快、成本低,普遍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能很好地弥补棉纤维在机械性能方面的不足;耐久度好,弥补棉面料在耐用性方面的不足;初始模量较大,硬挺,织物具有较好的保形性,可以弥补棉制面料易皱、易变形、不耐磨等不足;但同时也由于其大分子链段较为规整的结构特点,使用在服用功能上则是手感的缺乏。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棉纤需求,目前主流的涤纶长丝仿棉织物是在织造后对织物进行磨毛整理,这一工艺流程将织物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但也增加了后整理的流程,同时如果布面张力控制不当,也很可能会带来布面的褶皱等瑕疵。
所以在目前长丝仿棉的基础上,如何寻找到进一步缩短工艺流程并最大可能地降低对布面的损伤,同时又能实现产品生产流程的缩短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的长期途径,成为长丝仿棉产品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仿棉面料的长丝纱纺纱装置,通过原有环锭纺的基础上对压辊和中罗拉皮圈进行简易改装,在原牵伸区增加金刚砂皮磨毛区,从而纺制具有棉纱手感的涤纶长丝纱。由于涤纶长丝纱成本较棉纤维更低,且加工中可适应更高机速,因此本实用新型既缩减了一般长丝织物为实现仿棉手感而增加的后整理工序,且原料价格低廉,所得产品又能够同时具有涤纶长丝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棉纤维织物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仿棉面料的长丝纱纺纱装置,包括从左到右依次为前罗拉、中罗拉、压力辊和后罗拉,所述的中罗拉上分别套有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和皮圈上分别包裹金刚砂皮,所述的下压力辊与长丝的包缠角为45~90度,上压力辊与长丝的包缠角为0~45度,且上压力辊包裹的金刚砂皮目数大于下压力辊包裹的金刚砂皮目数。
所述的压力辊和中罗拉上包裹的金刚砂皮目数由机后至机前逐渐增大。
所述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直径均为25mm,水平中心距为50~70mm。
所述的前罗拉直径为25mm,且与中罗拉(9、11)的中心距为70mm。
所述的压力辊直径为6mm,所述的压力辊中心与中罗拉和后罗拉中心的垂直距离为30mm。
装置中包裹的金刚砂皮目数为35~80目。
所述的后罗拉加压为12~16daN/双锭,所述的中罗拉加压为10~14daN/双锭,所述的前罗拉加压为6—10—14—18daN/双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环锭纺技术经过改进,纺制具有棉纱手感的涤纶长丝纱,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具有棉的手感又具有化纤的耐久度和机械强度;较传统仿棉长纱的工艺又能够缩短生产流程和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环锭细纱机中装置位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成纱纵向的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