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加酸口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93014.3 | 申请日: | 2015-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钱宇新;蔡剑国;杨永刚;吴金梅;樊有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能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杨春女 |
| 地址: | 3131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加酸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加酸口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体,因此,蓄电池的开闭阀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压力,使得产生的气体能够从开闭阀排出,否则,就会引起蓄电池的鼓起,甚至产生安全事故。
半成品蓄电池的气密性无法知晓,漏气的产品通常都会遗留到加酸工序,这样也会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蓄电池开闭阀的正常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与开闭阀配合连接的蓄电池加酸口的工艺要求就比较高,与开闭阀配合后的气密性要保证好,因此,必须对蓄电池的加酸口进行气密性的检测,从而保证蓄电池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蓄电池加酸口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蓄电池加酸口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加酸口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阀、气压表和软管,所述软管的出口设置有加酸嘴,所述加酸嘴靠近软管一端内侧的部分区域与软管的外侧密封连接。
压缩阀、软管、加酸嘴与蓄电池的加酸口内部形成密封空间,控制压缩阀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通过气压表显示,由于内外压力差,若加酸口的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密封效果差,在检测时就会出现漏气现象,产生“哧”的漏气声,从而检测出不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蓄电池进行报废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软管的内径不小于加酸口的内径。
软管的内径小于加酸口的内径,在蓄电池内气体向外运动时,不会因为软管内径较小而影响检测效果,提高了检测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酸嘴为橡皮圈。
橡皮圈弹性好,能够与软管和加酸口形成较好的密封性,并且在检测时,橡皮圈能够较容易地与加酸口配合连接上,在操作上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阀为吸气阀。
吸气阀真实模拟了蓄电池内产生气体外排的场景,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符合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软管的外表面为光面。
光面的软管外表面与橡皮圈能够有效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压缩阀、软管、加酸嘴与蓄电池的加酸口内部形成密封空间,控制压缩阀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通过气压表显示,由于内外压力差,若加酸口的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密封效果差,在检测时就会出现漏气现象,产生“哧”的漏气声,从而检测出不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蓄电池进行报废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电池上表面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酸口的剖视图;
图中:1.压缩阀,2.气压表,3.软管,4.加酸嘴,5.加酸口,6.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蓄电池加酸口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阀1、气压表2和外表面为光面的软管3,软管3的出口设置有加酸嘴4,加酸嘴4靠近软管3一端内侧的部分区域与软管3的外侧密封连接,软管3的内径不小于加酸口5的内径,加酸嘴4的厚度小于环形槽6的宽度。
压缩阀1、软管3、加酸嘴4与蓄电池的加酸口5内部形成密封空间,控制压缩阀1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通过气压表2显示,由于内外压力差,若加酸口5的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密封效果差,在检测时就会出现漏气现象,产生“哧”的漏气声,从而检测出不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蓄电池进行报废处理。
作为一种改进,加酸嘴4采用橡皮圈,橡皮圈弹性好,能够与软管3和加酸口5形成较好的密封性,并且在检测时,橡皮圈能够较容易地与加酸口5配合连接上,在操作上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压缩阀1采用吸气阀,吸气阀真实模拟了蓄电池内产生气体外排的场景,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压缩阀1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将加酸嘴4对准加酸口5进行配合连接,若连接后产生“哧”的漏气声,则表示该加酸口5存在问题,不能通过检测,反之,则为合格的加酸口5,这样的检测步骤简单,使用起来方便,检测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能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能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