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注塑机双缸注射注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2894.2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1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和平;朱勇;吴珍珠;胡照霞;张伟;杜玲玲;董丹;常乐焕;秦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清龙泉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7 | 分类号: | B29C45/07;B29C4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注塑 机双缸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具体是一种卧式注塑机双缸注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卧式注塑机是最常用的注塑机类型,其特点是注射总成的中心线与合模总成的中心线同心或一致,并平行于安装地面。它的优点是重心低、工作平稳、模具安装、操作及维修均较方便,模具开档大,占用空间高度小。
卧式注塑机塑化部件中的加料口与料筒上的加热圈相邻近,使其料筒在注塑过程中因加料口处温度过高,经加料漏斗进入的固料会在加料口处“架桥”,导致堵塞料口,从而影响加料段的输送效率。
加料口还能直接影响到进料效果和塑化部件的吃料能力,注塑机大多数靠料斗中物料的自重加料,常用的加料口为对称形料口,虽然其制造简单,但不利于进料。为了克服上述不足,现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注塑机双缸注射注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卧式注塑机双缸注射注塑装置,包括通过座移油缸驱动的注射座,注射座下侧安装有塑化部件,塑化部件包括外侧壁包覆有加热圈的料筒,料筒一端部设有加料口,所述的料筒上套设有循环水圈,循环水圈位于加热圈与加料口之间;所述的加料口环壁倾斜10-15度设置,其一侧环壁下端向内折弯。
所述的循环水圈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密封接进泵入的冷水,经循环水圈吸收热量从与出水口连接的软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水圈的冷却循环水对加料口进行冷却,避免了加料口处温度过高导致的固料堵塞料口,从而提高了加料段的输送效率;利用加料口的非对称形式设置,使物料与螺杆的接触角大,接触面积大,提高进料效率,使其不易在加料口中开成架桥空穴。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注射座与导杆支座间的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塑化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塑化部件加料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注塑机双缸注射注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导杆支座2、以及安装在两个导杆支座2上的两个导杆3,两个导杆3上安装有可沿导杆移动的注射座8,参见图2,注射座8与一导杆支座之间安装有座移油缸10,座移油缸10驱动注射座8在导杆支座上运行。注射座8上安装固定有两个注射油缸4,两个注射油缸4的伸缩杆同向设置,且在其伸缩杆上安装一个推力座7,两个注射油缸4共同驱动推力座7进行伸缩移动。推力座7下侧安装一油压马达1,油压马达1与安装在注射座8下侧的塑化部件9连接,油压马达1主轴驱动塑化部件9内螺杆15转动。
参见图3,塑化部件9包括用于螺杆15伸入推进的料筒14,料筒14外侧壁包覆有加热圈16,料筒14一端安装有喷嘴11,另一端部设有加料口5。螺杆15伸向喷嘴11的一端为螺杆头12,该端部设有止逆环13。加料口5经注射座8连通至安装在注射座8上的加料漏斗6。
预塑时,塑化部件9中的螺杆15通过油压马达1驱动主轴旋转,主轴一端与螺杆15键连接,另一端与油压马达1键连接,螺杆15旋转,将从加料漏斗6落入加料口5中的物料连续地向前推进,加热圈16通过料筒14侧壁把热量传递给物料,固体物料在外加热和螺杆旋转剪切双重作用下,并经过螺杆各功能段的热历程,达到塑化和熔融,熔料推开止逆环13,经过螺杆头12的周围通道流入螺杆的前端,并产生背压,推动螺杆后移,在注射时,螺杆15起柱塞的作用,在油缸作用下迅速前移,将熔料通过喷嘴11注入模具。
参见图1和图3,上述注塑过程中因加料口5处温度过高,经加料漏斗6进入的固料会在加料口5处“架桥”,堵塞料口,从而影响加料段的输送效率。为了避免加料口5处温度过高,在加料口5与加热圈16之间的料筒14侧壁上套设循环水圈17,循环水圈17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密封接进泵入的冷水,经循环水圈17吸收热量从与出水口连接的软管排出。循环水圈17利用温度差通过冷却循环水对加料口进行冷却,避免了加料口5处温度过高,导致固料堵塞料口,从而影响加料段的输送效率。
如图4所示,加料口5采用非对称形式,其环壁倾斜10-15度设置,其较高一侧环壁下端向内折弯,此种加料口5设计由于物料与螺杆15的接触角大,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高进料效率,不易在料斗中开成架桥空穴。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清龙泉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清龙泉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2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口弯管模具多腔排列成型机构
- 下一篇:一种音响结构件微孔发泡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