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1450.7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余兰;刘培培;杜涛;贺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桩多锚 基坑 支护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支护领域,特别是一种桩锚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桩锚支护体系在岩土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成效显著。在城市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周边环境,例如地下管线、邻近地下室、邻近高层建筑物基础等越来越复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可能会难以实施。
为解决邻近地下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的预应力锚杆无法实施的问题,确保基坑开挖后支护体系的稳定和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我们提出了一桩多锚支护体系并在多个工程中成功进行了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能够解决邻近地下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的预应力锚杆无法实施的问题,确保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基坑变形控制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设置在基坑之内,包括护坡桩、锚杆和腰梁,锚杆通过腰梁与护坡桩连接形成支护体系,相邻的两根护坡桩之间、第一排腰梁上设有至少两根锚杆,所述锚杆为预应力短锚杆,所述锚杆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第一锚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a,第二锚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b,a与b不同。
所述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长度也互不相同。
所述第一排腰梁上的锚杆的直径均大于其它各排腰梁上锚杆的直径。
所述第一排腰梁上的锚杆的长度均短于其它各排腰梁上锚杆的长度。
相邻的两根护坡桩之间距离不小于2倍桩直径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受周边环境影响小,应用空间广阔,由于缩短了常规桩锚体系预应力锚杆长度,能够在狭窄空间内施工且不损坏已有地下构(建)筑物或管线,受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尤为适用,在受限空间内能够充分发挥桩锚支护体系优点,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预应力锚杆的倾角和锚固端的前后位置,并通过增加锚杆直径和采用劈裂注浆工艺等手段,使相邻锚杆与土体共同形成有效的锚固体,与其他排预应力锚杆和护坡桩配合,能够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并达到控制基坑边坡的变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成熟、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工程造价低。采用常规的护坡桩和锚杆施工设备即可完成施工,较其他替代支护方案工期或造价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护坡桩、2-第一排腰梁、3-锚杆、3.1-第一锚杆、3.2-第二锚杆、4-腰梁轴线、5-水平面、6-锚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设置在基坑之内,包括护坡桩1、各排锚杆和腰梁,各排锚杆通过腰梁与护坡桩1连接形成支护体系,相邻的两根护坡桩1之间、第一排腰梁2上设有至少两根锚杆3,所述锚杆3为预应力短锚杆,相邻两根锚杆3的锚杆轴线6与水平面5之间的倾角互不相同,相邻两根锚杆的长度也互不相同。
所述第一排腰梁上的锚杆的直径均大于其它各排腰梁上锚杆的直径。所述第一排腰梁上的锚杆的长度均短于其它各排腰梁上锚杆的长度。
所述相邻两根护坡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倍桩直径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布置了两根锚杆,腰梁轴线4如图1-2所示,第一锚杆3.1与水平面5之间的倾角a为10度,第二锚杆3.2与水平面5之间的倾角b为15度,第一锚杆3.1的锚固段的尾端与第二锚杆3.2的锚固段的尾端之间的坐标系之差为(△x、△y、△z)。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是在相邻两根护坡桩之间,第一排腰梁之上布置至少两根锚杆,各排锚杆通过腰梁与护坡桩的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为避免产生群锚效应,两根护坡桩之间的相邻锚杆设置为不同倾角,使锚杆的锚固体在土层深部张开;采用不同的锚杆长度,使得锚杆的锚固段在土层深部前后错开。该部分锚杆可通过增大锚杆直径、采用二次劈裂注浆工艺等强化锚固效果,配合各排预应力锚杆及护坡桩,能够达到控制边坡稳定及变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受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桩锚支护体系优点。可以在狭窄空间内施工,且不损坏已有地下构(建)筑物,受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尤为适用,并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工程造价低等优点,较其他替代支护方案的工期或造价大幅降低。
施工时,护坡桩在基坑开挖前施工,锚杆与土方开挖工作并行交叉施工。桩锚支护体系能够为其他分项工程施工提供较宽敞的工作空间,便于地下结构施工。施工机具的振动较小,噪声也较低,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振动影响或产生噪声、公害,更不存在污染水域、毒化饮用水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地下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基坑工程。可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素填土、卵石、碎石类土等地层。凡适用常规桩锚支护体系的地层,当地下建(构)筑物或管线相邻较近,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实施的基坑工程均可采用该支护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14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护坡草坪结构
- 下一篇:带鳍板后置压重的环保型重力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