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0870.3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4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饶淼涛;朱波;曹琛;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部件 位置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前,驾驶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身材、身高比例等自行调整座椅和后视镜位置。特别是多个人共同使用同一车辆时,座椅和后视镜位置不合适会带来很大的不适,或因位置调整不准确不科学,会致使驾驶视野不佳,驾驶感觉不舒适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的问题。
针对上述手动调节座椅和后视镜位置不够准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以至少解决手动调节座椅和后视镜位置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该位置调节装置包括:三维扫描仪,设置在车辆的车外表面,用于扫描车辆的驾驶者得到驾驶者的三维生理信息;控制器,与三维扫描仪连接,用于基于三维生理信息生成驱动指令;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驱动指令时调节车辆部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无钥匙进入系统识别装置,与三维扫描仪连接,用于在感应到在车辆的预设范围内的车辆钥匙时生成用于启动三维扫描仪的启动指令。
进一步地,无钥匙进入系统识别装置包括:感应芯片,感应芯片内置在车辆钥匙中,车辆钥匙被驾驶者携带;感应按钮,感应按钮与感应芯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感应按钮用于感应该感应芯片的芯片信息;检测装置,分别与感应按钮和三维扫描仪连接,用于在芯片信息与预设信息一致时,生成启动指令。
进一步地,三维扫描仪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座车门外侧。
进一步地,三维扫描仪安装在驾驶座车门外侧的靠近门把手的一侧。
进一步地,三维扫描仪包括两个扫描成像元件,两个扫描成像元件中的一个安装在驾驶座车门的外门把手上方,两个扫描成像元件中的另一个安装在驾驶座车门的外门把手下方。
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位置指令生成装置,与三维扫描仪连接,用于基于三维生理信息和预设条件生成用于调整座椅位置的座椅位置驱动指令。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座椅下方的座椅驱动机构,用于在座椅位置驱动指令的驱动下调整座椅的位置。
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倾角指令生成装置,与位置指令生成装置连接,用于基于座椅位置驱动指令及三维生理信息生成座椅倾角驱动指令和后视镜倾角驱动指令。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后视镜上的后视镜驱动机构,用于在后视镜倾角驱动指令的驱动下调整后视镜的倾角;设置在座椅下方的座椅驱动机构,用于在后视镜驱动指令的驱动下调整座椅的倾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车辆的车外表面的三维扫描仪,扫描车辆的驾驶者得到该驾驶者的三维生理信息,三维扫描仪将该生理参数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该三维扫描仪生成用于驱动调节车辆部件位置的驱动指令,并将该驱动指令发送至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接收到该驱动指令时,对相应的车辆部件进行位置调节。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得驾驶者的准确的三维生理信息,并通过控制器和驱动机构实现对车辆部件位置进行自动精准的调节,解决了手动调节座椅和后视镜位置不够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对座椅和后视镜等车辆部件的位置调整的自动化和快捷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三维扫描仪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地车辆部件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0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