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智能流量控制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450.6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5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弢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弢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江娟 |
地址: | 10005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智能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控制仪。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MFC)采用单独的二次仪表(流量显示仪)控制,每一台MFC由一通道流量显示仪控制,最多的流量显示仪为4通道;电磁阀或气动阀单独按钮控制,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压力传感器往往使用机械式压力表代替,人工读表判断压力值;各个厂商接口形式多样化,客户选型繁琐,接线繁琐,分开控制成本高,并且只能实现人工手动控制,大部分应用场合无法将流量控制、压力读取、截止控制三个功能集成并进行联动;此外,传统电控气路元件控制方式只提供本地控制、外部控制两种方式,无法提供无线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通道、多个压力传感器控制通道以及多个电磁阀控制通道的智能流量控制仪,主要应用于气路系统中控制气路系统中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MFC),电磁截止阀,气动截止阀,压力传感器等需要电控的气路元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通道智能流量控制仪,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腔体内的A块控制主板,所述每块控制主板均包括主控MCU、输入与所述主控MCU输出通信连接的第一信号转换器以及输出与所述主控MCU输入通信连接的第二信号转换器;所述主控MCU设置有B路电磁阀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转换器设有C路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出端,所述第二信号转换器设有D路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入端和E路压力传感器输入端;其中6<A×B≦24,4<A×C≦16,4<A×D≦16,4<A×E≦16;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MCU通信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电磁阀输出端通信连接且相匹配的电磁阀接口,与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出端通信连接且相匹配的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接口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入端通信连接且相匹配的压力传感器输入接口,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接口还连接至第二信号转换器上的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入端。
通过在箱体内设置至少一块以上的控制主板,并且在每个控制主板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主控MCU通信连接的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通道、多个与主控MCU通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控制通道以及多个与主控MCU通信连接的电磁阀控制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通道少,手动方式控制电磁阀或气动阀以及人工读表判断压力值导致的数值不准确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线繁琐以及分开控制成本高的问题,且结构简单。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且更易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板层叠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MCU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之间通过RS485通讯连接。能够兼容Modbus的自定义通讯协议,增强了自定义功能。
为了能够增强本流量控制仪的通信能力,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即在所述控制主板上增设一用于无线接收信号和无线发送信号并与所述主控MCU通信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电路。在箱体上同时设置有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电路通信连接且位置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电路相匹配的无线数据收发接口。为了增强无线数据收发接口的通信能力,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的是RS485接口。
为了能够将主控MCU中的数据进行拷贝备份以便于存储于外部设备和分析,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在箱体上设置一与所述主控MCU通信连接的USB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图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主板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物图之一;
图中:1-箱体,2-控制主板,3-人机交互面,4-电磁阀接口,5-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接口,6-压力传感器输入接口,7-无线数据收发接口,8-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弢,未经马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共振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智能手机和诊断平台的电动车微机总线控制系统